巧合非偶然?


2980 期(2021 年 10 月 3 日)
◎ 每月眉批 ◎ 施德藩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如今,純粹以科學的態度看待世界,與假設世界存在着一種比我們更強大的力量,這兩者存在着高度的張力;而無論喜歡與否,我們都發現自己身處神聖故事氛圍的深刻轉折狀態之中。我的信仰,是不是「虛構」這個詞最不敬的意思,只是我為了安撫、安慰或欺騙自己而製定或編造關於存在本質的一套自圓其說的幻想?如果我們所擁有的,就只是我們的主觀經驗—在我們個別身上發生了甚麼,我們感受到甚麼,這意味着甚麼?那是否還可能以任何形式「證明」上帝的存在?

  正如我們已經看過,何處有深刻的問題,何處有要訴說的故事,何處需要轉變或過渡,在那裏,我們亦必定會找到偶合事件(Synchronistic events),並且還往往扮演着重要甚至是決定性的角色。至於關乎我們的靈性或宗教生活的故事,偶合經驗(Synchronistic experience)最核心的非因果(acausal)關連原則,令致客觀現實跟主觀經驗連上了有意義的關係,為理性與信念之間的矛盾要求,提供了一度連接的橋梁。

  -Robert H. Hopcke, “There Are No Accidents - Synchronicity and the Stories of Our Lives” (New York: Riverhead Books, 1997), p.171.

  

   我們偶爾會碰上一些巧合的經驗,叫我們感到驚歎不已:倘若不是因為那次特殊的偶遇,你或許不會碰上並跟那個人墮入愛河;又或許是一次巧合,讓你得到一份你從來沒有想過的工作,而那個決定,最後改變了你整個人生的方向。這些盲打誤撞的機緣巧合,常常提醒我們並非自己人生故事的唯一作者。

  本書的作者是個榮格心理治療師,他約談了好些生命被一些意外偶發事件改變了的人,嘗試從他們的生活與工作、意識與潛意識、日常生活與靈性生活,發掘隨機巧合(「偶合性」,Synchronicity)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作者嘗試將生命視為一個首尾呼應的敘事(coherent narrative),而那些偶合事件,則是整個情節佈局的轉折點,帶領讀者從最不顯眼處探究人生。

  榮格(Carl Jung, 1875-1961)對存有心存敬畏是眾所周知,他的八位舅父與兩位伯父都從事牧職,父親則是路德會牧師。終其一生,榮格內心都掙扎着信仰的有效性的問題。他觀察到大部分的基督徒往往努力追求有關上帝的知識,卻完全忽略了上帝的經驗。據說在他臨終前有人問他是否相信有一位上帝。他說:「不,我並不相信。我是知道。」

  在榮格心理學,「偶合性」是指兩件意義相連卻沒有因果關係的事件同時發生,構成一個有意義的「巧合」。譬如碰巧趕上或趕不上一班車(奇思洛夫斯基:《盲打誤撞》/ “Blind Chance”),或恰好遇上或遇不上一個人,以致生命引向一個完全不同的軌跡。當然,其實每天都有無數的偶發事件跟我們擦身而過,但只有那些跟我們的隱藏動機或深刻感受相關的事件,才會撞擊出這「偶合性」。

  作者進一步認為,每個人的生命意義都是基於故事的建構。我們是恆常地掙扎將一切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整理出意義。因此,他認為甚少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是真正「意外」的;反而是我們裏面的感受、直覺、渴望,明確地影響着我們的外在世界,將我們引領到不同的偶發事件(反正這些事件無論如何是不斷在我們身邊發生,分別只是我們選擇性地作出合乎個人情節的反應,最終譜寫出各自的人生故事)。

  這令人記起雅各的小兒子約瑟。他年紀小小,就已經發着超自信的領袖大夢。隨後他機緣巧合被賣往埃及,剛巧被波提乏買了回去做家奴,再不幸被主母誣告,以致身陷囹圄。在獄中他偶遇兩位法老家臣,為其解夢;酒政出獄後竟忘記承諾,令約瑟在獄中多呆兩年,最後卻得以法老之名掌管通國上下,圓其童年大夢。驀然回首,我們彷彿面對着一個幾乎太過戲劇性的因果相連;然而向前看,每個決定其實卻隱含着無數的變數和可能。

  因此有說人們在生命中經過的道路不一定是意外,反而是潛意識裏求變的心,在生命一些轉捩點中發揮作用。偶發事件只是一面鏡,返照我們心中隱藏的嚮往和願望。「偶合性事件的作用,正如一切的象徵那樣,就是讓無意識成為意識。」(p.38)

  延伸到上帝帶領的問題。舉例來說,不少信徒確信有一位亦只有那一位是上帝所「預備」和「命定」的;而他們的責任,就是「眾裏尋他千百度」地把對方找出來。然而從「偶合性」的角度來看,「那一位」是誰,在一個很大的程度上不過是機緣巧合。或許最終來說,「人們都不過按着他們自己的時間和步伐,走向他們內心最深處具意義的整合。」(p.45)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文林】

【釋經講道】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咀嚼聖經】

【城市心靈】

【天地人和】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每月眉批】

【牧心世情】

【環迴新界賞教堂】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