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深地認識耶穌,歷史生平以及福音救贖


2521 期(2012 年 12 月 16 日)
◎ 文林 ◎ 王乾任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書 名:我的名字叫耶穌~到迦拿之路

  作 者:安.萊絲

  譯 者:林宏濤

  出版社:啟示文化

  前幾天讀完了安.萊絲寫的福音小說《我的名字叫耶穌~到迦拿之路》(啟示),感觸很深。

  安.萊絲是美國暢銷小說作家,以《夜訪吸血鬼》系列走紅文壇,成為美國超自然文學的代表性作家。然而,一九九八年,萊絲重拾基督信仰,重新歸主之後的萊絲,將其寫作專長運用在研究新約聖經,四年後,萊絲開始推出以耶穌生平為主題的系列小說,《我的名字叫耶穌~到迦拿之路》就是該系列的第一部,寫作的時間範圍從耶穌滿三十歲前後,一直到耶穌「出道」,前往迦拿參加喜宴,使水變酒(第一次顯神蹟)為止。

  《我的名字叫耶穌~到迦拿之路》精采而扎實,雖然有一些小說家的想像橋段,但都合情合理,且最重要的是,不違背聖經以及基督教各宗派的基本教義,是符合正統神學框架之下所創作出來的福音小說,相當值得推薦給主內弟兄姊妹,以及還不認識福音,卻因為近年來的《達文西密碼》熱潮對耶穌的生平與教導感興趣(或說疑惑)的慕道朋友,畢竟退一萬步來說,就算還不想信耶穌,但耶穌還是一個偉大的生命導師,提出了許多世人無法迴避的重要教導,了解耶穌的教導,是一件不至於那麼令人排斥的事情。

  為甚麼我說萊絲的《我的名字叫耶穌~到迦拿之路》給我提了一個提醒?因為萊絲在這部系列小說的第一冊裏,花了很大的篇幅去處理「耶穌究竟有沒有結婚?」這個問題。

  自從《達文西密碼》之後(早在《基督最後的誘惑》之前),一直有人在思考,身為人的耶穌,究竟有沒有結婚?

  對於外邦人來說,耶穌有沒有結婚其實沒有太大的關係,有結婚也好沒結婚也罷,耶穌對他們來說都是一個偉大的生命導師。只是,如果耶穌有結婚,但卻看不出來,是不是哪裏出了問題?《達文西密碼》就是以此作為切入點,帶出了丹布朗想對基督教會所提出的提醒「基督宗教太過父權崇拜」,壓抑了「女神崇拜」的面向,應該恢復過來。

  當然,虔信的基督徒知道,基督信仰的教導絕對是沒有偏向父權,而且十分重視女權的(只是在歷史上的落實,的確有不光彩的部分),這是無可爭議之事。

  我覺得萊絲厲害的地方,在於她以小說的手法,盡可能地去逼近兩千年前的古羅馬帝國與加利利當地的猶太人的生活與思考模式,以重建歷史真實的方式,以小說主角的口吻,自然地說出了「真相」,讓你不得不信服其論證。

  萊絲當然是支持耶穌沒有結婚的,雖然她也認為,還沒受聖靈的洗之前的耶穌也擁有人的情欲(耶穌是完全的神,也是完全的人),也會對男女之事感到渴望或好奇(他也受試探),只是耶穌知道自己來到這個世界的使命,所以沒有被誘惑,讓「肉身服我」,作出了正確的選擇。

  而萊絲認為耶穌並沒有結婚的最關鍵證據,在於一個出生在兩千年前的拿撒勒的普通猶太人家庭(工匠家庭),長子耶穌不可能到了三十歲都還沒結婚,而他的弟弟卻早已經結了婚。

  原本一個再簡單不過的事件,卻因為時空環境的變化,人們對結婚的方式與年齡的變遷,而變成一個非常大且必須去處理的謎團,想來真是「當代主義」心態作祟的結果。

  所謂的當代主義心態,指的是人們往往以今天所處的社會環境的價值觀念來量度古代社會,簡單來說就是「今是而昨非」,以結婚這件事情為例,耶穌到了三十歲卻還單身本身就是一起非常不尋常的事件,從耶穌日後的生平發展來看,判斷為他已經知道自己的使命因而選擇獨身,應該更明快且有力的正確解答(符合哲學所說的奧坎剃刀原則),卻被有心人士說成,耶穌是有結婚的,只是他的配偶存在的歷史被後代教會因故而抹煞了(陰謀論)。

  陰謀論很誘人,因為存在太多想像空間可以發揮,的確是寫成小說故事的好題材,但歷史上存在的陰謀論幾乎都是錯的(雖然講的好像都是真的,但那只是欺負不了解歷史細節的一般大眾)。

  就算是陰謀論經常主張的竄改(新約聖經)論也無法成立,因為古代的聖經書卷是靠抄寫員手抄傳遞,而非像今天一樣是靠着印刷技術傳遞,因此,除非一開始撰寫的時候就已經確定要抹去這件事實,而且是不同神學立場的人全都有志一同的講好要抹去這件事實。

  要知道,耶穌的神人一體論並非在其死後馬上出現,而是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神學辯論之後才確定下來的,這也是為甚麼今天新約聖經只收錄了某些書卷而放棄了另外一些,不是陰謀論所說的刻意打壓排除,而是因為明顯不符合教義而被放棄。而且就算是被放棄的異端福音書,頂多也只有偏重耶穌和婦女的關係較好的書卷,同樣沒有耶穌結婚的記載,說明了當時就算還無法正確了解耶穌身分的基督徒,也都知道耶穌並沒有結婚。正因為耶穌沒有結婚是再明顯不過的事實,所以聖經才沒有紀錄。

  但因為兩千年後的當代社會,是一個推崇自由戀愛,普遍晚婚,且迷戀愛情(愛情至上)的社會,剛好又是人類文明走到較為兩性平權(推翻過去父權時代不合理的沙文父權主義),因而不免會有一羣人跳出來質疑,為何基督教會中的女性身分地位似乎也多被壓抑,而會否曾經存在一位「師母」卻因為推崇父權的門徒認為其存在有礙觀瞻而將之從歷史除名。

  某種程度上,我支持這些透過小說虛構形式創造出一個「師母」存在的可能性,來提醒基督教會反思與重視女性權利的問題(還有過去假藉獵殺女巫之名迫害女性的不名譽歷史),但要把沒有的說成有的(像是小說《抹大拉的馬利亞》那樣的處理方式),是萬萬不能接受的。

  萊絲的耶穌生平福音小說厲害之處,就在於分寸拿揑得剛剛好,他透過小說回答了今天許多讀者對耶穌的疑問,同時也帶出了符合正統教會的見解,以生動而詳實的描摹來引起人們的共鳴,跟着文字一起深入了解耶穌基督的內心與當時人們對於耶穌(彌賽亞)的理解,以及因為雙方的認知差距而一再出現的衝突磨擦,藉此一次又一次的帶出耶穌基督,我們的主之所以降世為人的最主要目的:讓我們得以與神和好。

  萊絲能夠使用其文字專長服事主,是令人感恩之事,好的創作能夠感染人心,對人的直接感動,是說再多大道理都無法勝過的。《我的名字叫耶穌~到迦拿之路》絕對值得一讀。

  最後,我想要幫丹布朗說幾句話,《達文西密碼》並非他所寫的第一部小說(是第四部),卻因為是他第一部走紅於全球的小說,以至於許多不知情者單抓着這部小說就反省批判起丹布朗書中的錯誤神學引用。但是,如果考慮到他在之前所寫的《天使與魔鬼》(有意批判天主教的教會傳統的小說),不難發現,丹布朗其實是透過刻意引用那些異端神學教義來對正統神學發出挑戰與質疑,而最終的目的是希望提醒基督教會重視兩性平權與婦女權利的問題。因為小說是一種情節適時虛構但所傳述的理念必須真實的文學/藝術表現形式,更應該看重的不是故事表面所描述的情節,而是故事所想要傳達的理念(我知道今天很多人,對故事情節的發展是否符合中產階級道德觀,看得比故事所欲傳達的真實聲音而重要,失去了解讀潛文本的能力)。

  如果說丹布朗有錯,不是他提倡了那些異端神學(那些東西不是他的研究,而且早就存在了,而且在《達文西密碼》問世之前,丹布朗是個寫了三本小說卻都不太大的無名作家),充其量只能說丹布朗掌握住了有爭議才有話題,有話題才有銷量這個祕訣,寫出了一本小說,卻變得超級暢銷,人紅是非多,各種放大鏡檢驗的批判聲浪也隨之而來。

  但其實,那是好事,任何能夠幫助我們和人們談論耶穌基督與基督信仰的機會,只要我們的信仰虔敬,護教學訓練扎實,那些錯誤引用反而成了我們一次又一次見證上帝福音的機會(甚至得以引人進來教會),根本無損基督耶穌的榮耀,不是嗎?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如沐春風】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世說新語】

【文化之旅】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牧杖攻防】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觀景人生】

【譯事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