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21 期(2012 年 12 月 16 日) ◎ 品蘭集 ◎ 文蘭芳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當然,小市民沒資格就保安問題說三道四,何況我們也到過不同地方,見識過更認真的場面。我只是好奇,偌大的機場出境大堂,若有恐怖分子作惡,兩個人不太夠用吧;但若看到更多持槍的人,很多人精神上都受不了。
有友人在某地方生活過,說是東道主僱用了保鑣保護客人,他們出外時,就有持槍的大漢陪同,令人內心十分不安,所以當然盡可能不外出。暴力的威脅非常有力,生活在香港,我們實在慶幸自己很少有機會沾暴力的邊,但是在世界上很多地方,人不得不生活在暴力的陰影下。中東人民很少有太平日子,非洲的村落也常在刀槍籠罩之下。還有泛濫全球的恐怖活動,令不受戰火威脅的繁華地方也沒有好日子過。
我自問沒有受過考驗,希望不至於誇誇其談,但我所知道的是恐懼是一種內心的轄制,只有以勇氣和盼望去勝過它,而不是單靠外面的保護。即使是恐怖分子,他們也有他們的恐懼—就是人們不怕他們,也不聽他們的歪理。要不,幾個月前他們就不必向一個十五歲的少女開槍了。巴基斯坦的馬拉拉,只不過堅持要受教育,同時也倡議女童應該得着教育,結果招來頭部的一槍。一方面這是顯示他們的強暴,另一方面也顯示他們的怯弱。聯合國祕書長潘基文說︰恐怖主義者的行動顯示出,讓他們感到最恐懼的就是女童接受教育。這個世界,弱者愈受到裝備,控制和暴行愈會失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