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21 期(2012 年 12 月 16 日) ◎ 破局錦囊 ◎ 許開明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發明家愛迪生自小成績不好,生活環境也非常差,十二歲時在火車上賣報紙;結果因不肯離開火車而給工作人員狠狠地打了他一把掌,從此變成聾子。在如此困境中成長,竟能出類拔萃,成為偉大的科學家,其中主因就是因為他有一樣看不見的偉大資產—「好奇心」。愛迪生因着好奇心的驅使,很喜歡拆東西,見到新奇的東西總愛拆開來研究。在課室裏常拆開許多教具,引起老師的反感,因而被老師勸阻要求愛迪生改掉這種壞習慣。他的媽媽卻十分欣賞這種拆東西的習慣,要兒子堅持下去,因她知道兒子過人之處,在於這股好奇心,這顆心奠定他一生成功的基礎。
反觀現代人或父母常阻礙兒女好奇心的發展,他們太過謹慎,反對子女一切冒險的行為,樣樣事只求四平八穩。以下常是他們的金石良言:「凡事都要三思而行」;「不懂就不要亂動」:「不要做沒有把握的事」;「不要冒險,安全第一」;「未來是神祕的,難以掌握的,還是腳踏實地吧」;「少疑問,多聽教」等,這些都會抹殺孩子的好奇心。
其實,嬰兒生來就有學習的慾望,與生俱來的好奇,帶來學習的意慾,激發人探索未來、發掘新的事物。孩子愈好奇,學得愈多。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十分重要,這可幫助孩子終生樂於學習。孩子的好奇心激發他們追求全新經驗,促進學業進步。好奇心是與生俱來的。
摩西在西乃山看羊之時,發現有荊棘被火燒着卻沒有燒毀,他便好奇地想:「我要過去看此大異象,這荊棘為何沒有燒毀?」(出三1-6)因這好奇心,促使摩西認識耶和華。多馬被視為多疑的門徒,其實他是一位很有好奇心的信徒,對於耶穌的復活,他有份好奇心要見到主,並看到祂的釘痕,用手指探入祂的釘痕。這個好奇,引發主向他顯現,並讓他看見到復活主和釘痕的真實,因而深信不疑,衝口而出說:「我的主,我的上帝」(約二十24-29)。好奇心也能使人更深的認識上主,乃通往智慧的天梯,使人認識智慧的創造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