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21 期(2012 年 12 月 16 日) ◎ 觀景人生 ◎ 鄭景鴻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作為機構的龍頭人物,企業負責人關切理念與大方向是天經地義的。理論上,有意義的人生,背後總有使命在推動。使命(mission)源自願景(vision)(亦即是督教信仰所說的異象),是股主動的推動力量,亦是高層次的大方向,往往能帶領個人以至機構,排除萬難清晰地朝着既定的方向努力前進。任務則往往是指個人或機構部門被上級指派的工作或責任,是較被動。
今天的職場文化是功利的,老闆與員工的關係每每建基在金錢及物質上。再者,一般打工仔每日更在沈重的工作任務催逼下,難以有多餘的精力回應老闆的高層次訴求。雖然有些企業主是真心誠意地推動理念,事實卻是有更多的老闆級人馬喜歡「講一套,做一套」。遇到這種老闆,員工為求自保往往會陽奉陰違,但求完成基本的工作任務便是了。
今天的社會,除了一般打工仔,也有不少高層人員寧願捨棄追求使命感,而選擇虛應故事地輕輕鬆鬆完成任務,工作交差便算了。香港特區前任行政長官曾蔭權先生,當年上任便是以「做好呢份工」為口號。這反應了他的心態是不追求大作為。結果在他管治下,香港社會發展倒退,香港人活得很辛苦。輿論也常批評他不顧民望低沈,只管透過職權為自己及親屬謀利益。
人生沒有使命、不追求使命,是悲哀的。在高位者,責任重大,影響深遠,他若放棄使命,遺害可以很嚴重。
其實,人生使命是沒有高低之分的,主要視乎各人對生命的領受。以一個平凡的男人為例,若能盡忠於人生基本責任,壯年時期養妻活兒;人到中年時,能好好照顧年邁的父母;為了賺取日常生活所需,每日做好重複而沈悶的工作,簡單直接地把工作任務變成人生使命,也是美事,值得尊敬。孟子所說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意思也是如此。
年前華理克牧師(Rick Warren)先後出版了兩部很有啟發性的書:《目標導向的教會》(或譯「直奔標竿」)與《目標導向的人生》,就是希望能幫助基督徒明白人生的目標與使命。華理克牧師的作品,亦啟發了全球不少教會先後推動了一個很有意義的「40日使命人生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