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與受


1835 期(1999 年 10 月 24 日)
◎ 如情未了 ◎ 李碧如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台灣九二一大地震發生後,各國救援部隊奔赴協助拯救,可惜的是,對香港伸出的手,台灣當局冷然處之,令港人頗不是味兒。

  有人說這是台灣小器的表現,也有人說這是政治把戲,我想到的卻是施與受的問題。

  對於環境富裕,一向過慣自給自足生活的人,要接受人家援助是很困難的,他們往往自尊心太強,寧願助人而不願受助。除非這類人有足夠自信,否則無法坦然握住別人伸出的援助之手,尤其是伸手者一向比不上自己,縱使人家真心誠意來幫忙,還是會覺得屈辱,要克服這份屈辱感,要有超人的勇氣,只因施與受是一條雙程路。

  也許是因為我們過分強調「施比受更為有福」,那「更有福」彷彿把施者受者分了個高下,以致成為我們的心障。可以選擇的話,多數人寧願施予而不願接受,因為施者似是高人一等;而受者卻像矮人一截。

  很多年前,我剛升讀中一,在某個交學費的日子,竟給人偷去了學費和整個月的零用錢。那時候家裡很窮,雖然只是幾十塊錢,於我卻已是天文數字,想到要向終日緊鎖雙眉的父親伸手要錢,難過得只懂嚎啕大哭。老師知道了,便發動全班同學募捐學費,同學們雖並不富裕,卻都慷慨幫忙,助我籌得學費。那個月,還天天有人請我吃早餐。

  當時我只有十一、二歲,懵懵懂懂地坦然受助,絲毫不覺羞愧,盡情享受同學間相濡以沫的溫情。正因為施者與受者都毫無機心,所以構成了一個單純美麗的畫面,這畫面,數十年來,不斷溫暖我心。

  有能力助人,適時地與哀哭者同哀哭,是愛鄰舍的具體表現;能不亢不卑,坦然緊握別人伸出的手,則是努力實現彼此相愛的至高境界。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商數啟示】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