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事工交流坊(三)反映教會的健康狀況


2509 期(2012 年 9 月 23 日)
◎ 有李可陳 ◎ 陳如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香港教會更新運動」負責統籌及執行每五年進行的香港教會普查,最近一次是在二零零九年六月開始,在一千一百四十二間教會以隨機抽樣方式選出名單內百分之四十之堂會,結果回收有效問卷共三百八十份,佔全港教會數目之百分之三十點四。這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任務,必須向所有台前幕後的同工致敬。我向來都以熱切期待的心境等待報告發表,故在二零一零年五月「簡報」出版已第一時間購買,仔細研習及聆聽報告書的信息。

  比較二零零四年與二零零九年統計,教會在過去五年有相當明顯的增長。就以主日崇拜為例,出席人數由二零零四年216,739人增至二零零九年的292,287人,總增長率為34.86%;以本文分享的青少年事工角度看,週六崇拜出席人數由15,561人(04)跳升至37,028人(09),增加了136﹪,結果叫人鼓舞。上列週六崇拜的數字並不能仔細反映青少年現況的全部,事實上,部分教會的青少年崇拜是在主日獨立舉行或融合在主日成年人崇拜中,此等情況將不會在週六崇拜的統計數字中出現。

  當教會青少年事工未見興盛,我最少會向自已發出下列問題:為何香港青少年事工的進展與我的堂會無關?今天的青少年不願意來教會,還是仍然有人肯來教會,只是我們未能帶領他們歸主?又或來教會的人有部分決志信主,只是不久都漸漸流失?實在必須深入思考。

  能否有效承載及牧養,無論兒童到長者、慕道者到資深會友,均與教會的健康狀態有關。不過,由於時代轉變的步伐不斷加劇,青少年在這種處境被塑造,他們的口味轉換快速,思考進路與主流成年世界常是大相逕庭,基督的身體若不在健康狀況下,對青少年來說很容易成為缺乏吸引力、喜樂與活力不足的同義詞,自然未能在教會落地生根。

  教會的活力不單在於選擇鼓樂喧天的敬拜模式,焦點是在事奉者以至會友的生命力。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如沐春風】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雲彩見證】

【世說新語】

【文化之旅】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牧杖攻防】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觀景人生】

【譯事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