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斯托得:給華人教會的一些啟迪和反思


2454 期(2011 年 9 月 4 日)
◎ 文林 ◎ 陳培德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斯托得牧師(John Robert Walmsley Stott, 1921-2011)於七月二十七日因身體器官功能耗盡在床上逝世,享年九十。安息禮拜在八月八日假倫敦諸靈堂(有譯:萬靈堂)(All Souls Church)舉行,由萊特(Christopher Wright)證道。這位被推許為「二十世紀福音派教會最具影響力的領袖」之一的偉大牧者,走完了在世路程,安息主懷。有關斯托得的生平和著作,筆者在另文「以加略山為中心的顛覆者─斯托得」(見《思與讀》通訊2011年9-10月號;www.vwlink.net)中有較詳盡的介紹。本文則試從幾個方面來探討斯托得的生平一些事蹟,對華人教會帶來啟迪和反思。

  

  (一)從反戰到社關

  斯托得的父親Arnold Stott雖是位著名醫生,但一生崇尚科學現世主義(scientific secularist),給青春期的斯托得在信仰和人生路向上帶來莫大衝擊。早在一九三八年,他便曾向高中校長表達反戰宣言和做牧師的意願。到了次年九月,英國向德國宣戰,那時他已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修讀語文,又擔任基督徒聯會主席和兼學生首席代表,結果竟通過審查,成功以道德理由不服兵役。斯托得沒有讓自己停留在反戰思維,在他眾多著作中不少是關切基督信仰對應當代社會和倫理議題的書。包括《信仰與社會責任》(Christian Mission in the Modern World, 1975)、《基督教文化的挑戰》(Christian Counter-Culture, 1978)、《公元2000年》(The Year 2000 A.D., 1983)等。而最見經典的是《當代基督教與社會》(Issues Facing Christians Today, 1984),內容針對當代社會和倫理的好些議題如人權、墮胎、離婚與再婚、同性戀、環保、核戰等作信仰和聖經真理的反思。原著四版時(2006年)修訂,增加了討論生物科技發展的議題。中譯增修版改名為《C型觀點─基督徒改變社會的行動力》,讀者不容錯過。

  

  (二)從福音到策略

  斯托得在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回到倫敦諸靈堂開始牧會,至一九五零年因教區長Harold Earnshaw-Smith病逝,繼任成為英國聖公會最年輕的教區長。才將滿三十歲的他沒有因而心高氣傲,他反以禱告、釋經講道、經常佈道、初信成長、信徒系統造就五大目標治理教會,吸引許多知識分子和專業人士慕名來到他的教會。斯托得在諸靈堂一直重視維持高質素的講台,成了福音信息在倫敦重要的橋頭堡。他還在堂會中成立國際團契,照應和牧養第三世界的未來信徒領袖。在中上階層社區中,他又不忘推動向Langham Place「後街」佈道,在West End的大型商店中派駐教牧,直接向社區基層和青少年顧客進行適時牧養。

  

  (三)從革新到視野

  除了有策略地牧養和傳福音外,他也關切教會整體發展。一九六七年起,他與友好合組National Evangelical Anglican Conference,對聖公會教會中敬拜與聖禮、社會與政治等議題進行認真探究。結果很快受到教會內廣泛認同,迅速平衡教會內部派系力量,讓福音基要信仰成為英國國教的新力量和新主流。此外,斯托得也是Keswick Convention的主要講員之一,又曾先後擔任過英國福音聯盟會長、TEAR Fund主席、英國校園團契四任會長,讀經會會長等要職。他曾六度應邀擔任美國校園團契三年一度的青年宣道大會(Urbana Missionary Convention)講員。在歷屆世界福音會議中,他都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從諸靈堂退休後,他成為靈風信託基金會主席(Langham Trust)。倫敦當代基督教學院於一九八二年成立,他出任主任,至一九八六年起擔任院長。他不單看重內部革新,更重視擴闊屬靈視野和胸襟,自己還身體力行,身先士卒!

  

  (四)從宣講到釋經

  在深受自由思潮影響的環境下成長,斯托得感到信徒有必要要對聖經痛下工夫,扭轉惡劣形勢。為此,他自己在聖經鑽研付上很大努力,查經材料和釋經書籍自然成為他著作重要部分。斯托得的釋經著作除了早期以單本出版外,近年多編列為「聖經信息系列」(The Bible Speaks Today Series)著作,包括登山寶訓、使徒行傳、羅馬書、加拉太書、以弗所書、帖撒羅尼迦前後書、提摩太前後書、提多書等註釋(另有七本小組合用的查經材料),釋經和應用並重。一九八二年,他出版了講道學經典著作《當代講道藝術》(I Believe in Preaching)。他對真理的詮釋既準確又平衡,認為講道者負有擔任橋樑的責任,讓古舊信息重現於當今世代和信徒生活中。斯托得自己便是集釋經者和講道者於一身的表表者,形象十分鮮明。

  

  (五)從信徒到門徒

  成為基督徒和作主門徒一直是他關心的課題,常見於著作和宣講中。早年出版小冊子《成為基督徒》(Becoming a Christian, 1950)曾被重印超過一百次,流傳甚廣。一九五八年,他把原來給宣教士作訓練材料的內容出版了《真理的尋索》(Basic Christianity)一書,結果大受歡迎;五十多年來譯本超過二十五種,單是英文版銷量遠超過二百萬冊。中譯本在一九六零年面世,初版名為《基督教是可否信》,當時青年信徒幾乎人手一冊。四十年後出版經典著作《當代基督門徒》(The Contemporary Christian, 1992),從福音、門徒、聖經、教會和世界五角度來反思信仰生活。八十歲後,又出版了富自傳色彩的作品《作個真門徒》(Why I am a Christian: This is My Story, 2003)。書中他回想多年前在一個陰暗的小禮拜堂裡,一個孤單的學童(他自己)進去尋求神的經歷。後來他回應這世上最偉大的邀請成為基督徒,更將自己的生命獻給基督,做個基督門徒為主差遣。數十年來斯托得勉力自己成為作個真門徒的榜樣,至死不渝。去年還出版了新著The Radical Disciple: Some Neglected Aspects of Our Calling(2010),由他的劍橋同窗兼退休主教Timothy Dudley-Smith負責整理完成。

  斯托得是個多產作家,畢生著作超過五十種。他的事奉領域遼闊,事務繁忙,卻又要經常保持專注,預備宣講和寫作思考,這或許是他終生沒有結婚,寄情觀賞雀鳥的主要因由。

  

  

陳培德(德慧文化圖書有限公司執行長)

  

  

  


【要聞】

【聯會動態】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商旅大中華】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有衣有食】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童話人間】

【釋經講道】

【品蘭集】

【靈修果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