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同身受的陪伴


2454 期(2011 年 9 月 4 日)
◎ 靈修果園 ◎ 王芃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在教會遇見不久前痛失母親的朋友,他的父親也暫時離開家鄉的傷心之地,來到這裡。父子倆明顯都憔悴了很多,我握著這位父親的手,想把這一點點安慰的力量傳遞給他。我很想說點甚麼,但感覺實在是拙口笨舌。

  《陪他走過哀傷》的作者,提起Joseph Bayly的一段經歷:「我被悲傷撕裂時,有人走過來,對我講述神的作為,事情何以發生,以及超越墓穴的盼望等等。他不停地說我知道的事,但我全無感動,只希望他走開。」

  這與《約伯記》中以利法對約伯的勸慰十分相似。以利法對神的讚美,幾乎完美無缺。然而,面對痛不欲生的約伯,他的話語沒有奏效,反而引起約伯的反感。因為以利法沒有把約伯看成是一位需要攬過肩頭,默默陪伴的對象,而是看成一位需要說服和駁倒的辯友。

  那麼,我們究竟應當怎麼做呢? Joseph Bayly談到他同時經歷的另一位安慰者:「他默默地在我身邊坐了超過一小時,我說話時,他就聆聽,然後稍作回應,簡單幾句為我禱告,然後離開。我很受感動,得著了安慰,很不願意讓他走。」這大概也是約伯當時在心裡期待的朋友吧!

  我們知道,以利法的教導完全出自他的肺腑之言,飽含他發自內心的對神的敬畏和順服。但在這非常時期,這番教導是居高臨下的,等於在約伯的傷口上撒鹽。漢語「人」字的寫法很有意味,當一方要倒下時,另一方撐上去扶住他。祕訣是雙方必須站在一個平面上,與對方感同身受,這樣的鼓勵和安慰才能幫助人站立得穩。

  

  


【要聞】

【聯會動態】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商旅大中華】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有衣有食】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童話人間】

【釋經講道】

【品蘭集】

【靈修果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