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四川—夢可能的夢


2286 期(2008 年 6 月 15 日)
◎ 文林 ◎ 徐濟時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這說詞不單接上奧運精神,也須接上希臘創意。

  中國人強於守護傳統,卻弱於開創未來;我們用「天人和諧」傳統思想在四川地震中自撫哀傷(失去孩子的父母說「天災不可違」正顯示「節哀順變」命運觀),卻在救傷扶危中流失時間。大量解放軍、無數義工隊雖然與時間競賽搶救生命,但只靠一雙手。工具缺乏、科技滯後,在救命時刻也是致命傷。西方人素來善於創製科學工具解決生活問題,他們用「克服自然」創新思維在解決問題(problem solving)上快人一步;西方人自小被鼓勵做夢,他們不會像我們甘向現實認命、貶斥人「做夢」。

  或許,這一場「大災難」震醒中國人「不要做夢」的夢,學曉另類做夢。賑災扶危療傷是長期工作,萬億捐款必須化為「解決問題」才有效用。現實問題,至今仍是與時間競賽般急迫,像堰塞湖排洪、瘟疫預防、學童上學、帳幕容身、傷病治療,每樣仍要趕做,更要做得有創意,才能對應現實。

  當外國救援物資源源運到災區,我們不單驚見德日等先進國的科技器物「好使好用」,連革命老伴俄羅斯的流動設備也「不老土」,他們的出品比我們「世界工廠」的產品,提升檔次,提高人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醒我們要追求創意的軟實力,比諸追趕硬實力更重要。

  茲舉一例作隅,兼盼拋磚引玉。災後快一個月,「重中之重」從倫理學的角度看仍是救命——治好傷病提升存活質素。然而,災區百倍大於香港,且遍佈於山間,很多傷病者都難以翻山涉水到災區外治療覆診,但災區塌崩的醫院重建需時,只靠流動醫療隊在現場應付,治療效能大打折扣,此乃生命攸關,必須正視。

  山區村落小鎮難以搭建流動醫院(這方面資源有限,縣城優先),從創意入手,快速簡便方法就是陸運或空運小型的流動診所和流動居所,讓醫護隊員有良好安全的工作與休息環境,直接間接使病者也受惠。流動診所如救傷車之類作改裝也可行,但流動居所在中港兩地奇缺,台灣則逐漸流行,而歐美更盛行多年(稍為富裕的都喜購買一輛渡假用)。這類居所分為被拖型號(housekeeping trailer, 長20-30呎,睡四至八人)和駕駛型號(motorhome, camper van,簡稱RV,美加的長20-40呎,歐洲的可小如貨van,睡二至六人),這兩類「車屋」皆有廚廁沖涼冷暖氣設備,名副其實的標準住屋,美加市區甚至有trailer village「車屋村」供市民長住,普遍非常。

  有心人,只須付上十萬港元就可在歐美市場購得一輕良好的二手「車屋」,供四川山區醫護隊起居作息(對外籍醫護更感親切受重視),甚至充作流動診所流動手術室也可行。只需付上幾百萬,就可在幾十個受災點設立優質迷你醫院提供長短期服務,不畏風雨不懼寒暑兼可流動,醫者病者均得益,絕對物有所值。

  只因為,創世過程已滿創意,扶危救傷亦需具創見——夢可能的夢。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品蘭集】

【靈修果園】

【窩貼家庭】

【與大師對話】

【過渡人生】

【游離小說】

【放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