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的孤兒


2286 期(2008 年 6 月 15 日)
◎ 過渡人生 ◎ 區祥江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人到中年,往往會是雙親離世之時。最普遍的情況是父親先去世,母親是高齡去世的。這個時候,身邊的人大概都會以「笑喪」來形容這情況,也意味著離世者已成年的子女不用太多的悲傷。

  但經歷過雙親都去世的成年人卻有另外一番滋味,有人甚至有一種成為孤兒的感覺。慨嘆自己不再是任何人的兒女(I am nobosy’s child)。事實上,這是一個十分獨特的人生過渡期。

  首先,我們失去了童年記憶的守護者,父母最了解我們成長的片斷,他們擁有我們的過去,那些成長的「第一次」,都隨著他們去世,彷彿我們過去的一部分也失去似的。

  雙親都去世,總會有一些家產或遺物留下,除了需要兄弟姊妹間公平的分配外,若父母有寫下遺囑,父母有否偏愛,家產的分配往往成為子女間紛爭的源頭,這也是一個可大可小的挑戰。

  父母在家庭中往往扮演一個核心的角色,是他們將子女連在一起,當父母都去世,家庭如何連繫,若兄弟姊妹間沒有親密的連繫,父母相繼離去,會令這本源家庭變得疏離,甚至解體,若子女是長子或長女,他就要承擔起連繫一家的責任。

  父母的去世對中年人士,最容易挑起的是自己對死亡的意識,父母去了,自己有朝一日也會踏上死亡之路,這醒覺可以將我們掉進一個重整生命的過程,我們會自問:「甚麼是最重要?」「在有限的歲月裡,我可以怎樣過有意義的生活?」

  當父母病危時,子女大多悉心照顧將去世的父母,花了不少心力,也將自己的情緒壓抑,當父母真的去世,他又彷彿得到很大的釋放,釋放與哀傷是混雜的,有時候令成年子女更難處理自己對父母的哀傷。

  我們雖然抱怨自己父母總是看自己是未成年的孩子般的。但他們真的走了,我們就不可以扮作小朋友的角色,也不能再有倚賴父母的心理,這心理上的轉變,真是不容易擺放呢!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品蘭集】

【靈修果園】

【窩貼家庭】

【與大師對話】

【過渡人生】

【游離小說】

【放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