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貧窮(人)問題


1953 期(2002 年 1 月 27 日)
◎ 教會之聲 ◎ 謝任生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貧窮問題不在貧而在人,正如有了糧食並不等於人人可以溫飽。我們真正的是需要(need)還是過份的擁有(want)?這才是問題。故此,要解決貧窮問題就需要先解決一些人性的問題:人生存的意義和基本需要是甚麼?人性的奢侈與貪婪所帶來的問題又是甚麼?所以,先解決貧窮人本身的問題才是解決貧窮的最終方法。那麼,誰是貧窮人?基本上,貧窮人可分為三大類。一是絕對性貧窮人,即那些長期生存在朝不保晚,生存受到威脅的人。二是相對性貧窮人,即人在所處的社會生活狀況及價值觀上對比自己更富有者的人。三是基本性貧窮人,即人在基本生活上不致受生存威脅,但在所處社會中因貧窮而受到人性及自尊屈辱的人。

  我們可以從聖經中找到以上三種貧窮人。可是,耶穌卻道出第四類的貧窮人,就是在物質和心靈上同時是貧窮的人。聖經並不否認構成人貧窮的社會及政治因素。但耶穌卻指出貧窮的終極因素乃是靈性上的問題,而解決方法必然也是靈性的問題。這正是馬太福音論「虛心的人有福了」的意義,因為人能在上帝面前承認自己心靈的貧窮和有罪,就必蒙上帝恩眷從而改變做人的態度和目標。人的生命有所改善,就會被上帝賦以新的意義,處境也因而有所改善。另外,路加福音亦以「你們貧窮的人有福了」來指向在物質上無可依靠,只能仰望上帝的人。如此,上帝也必定會透過祂的子民(這應是今日教會的責任)去重建這些人的新生。馬太和路加對貧窮人的解法方法並無衝突,反是相輔相承了。所以,作者認為今日教會在傳福音事工上,不能只作口傳,而是同時要在行動上去愛和幫助那些貧窮人,更是在主裡貧乏的弟兄姊妹。

  在探討一般貧富問題上還須面對另一問題:我們應當扶貧還是齊富?基本上香港是一個富庶的社會。以一個人口約七百萬的香港竟擁有三萬億的存款、全球十大股市之一、有五十萬無需向銀行借貸的私人物業,加上近日銀行存款利息幾達近零的顯示,香港人是有能力齊富的。其實,這也是舊約聖經的禧年意義:解除人與人之間一切債務、土地歸回原主、財富重新均分。故此,齊富是教會對社會應作的一個好榜樣。

  另外,我們肯定香港教會為社會作了不少濟貧善工,但那會不會只是我們在有餘之下所作的善,而非像福音書中那位窮寡婦為上帝投下她養生的兩個小錢所作的盡善?教會過份囤積財富和資金是美德還是小信?是發展還是自私?是積財在地還是作在上帝裡的小子身上的積財在天?

  我們個人也需學習齊富的美德。普遍上我們多是中產或中上階層人士。換言之,我們的生活是富足的。經常的外出晚飯、時節的晚宴、婚禮壽宴的排場(包括教會的宴會),相比一家四口只有三十元作三餐的貧窮人,這都是顯示了我們的個人生活正有意或無意間製造了貧富的懸殊。試問,這樣的鋪張飲宴是必需的嗎?有更好的方法去代替嗎?為何不省下多一點金錢來與貧窮人齊富?何況這還會對自己上一堂做人的課呢!

  正視貧窮必須先正視人的問題。傳福音、社會關懷及個人簡樸生活,不但沒有衝突而更是全人救恩不可缺的三環。如此,我們就必須致力傳福音去幫助貧窮人建立一個積極向上,仰望上帝的人生;在社關上我們以齊富的態度去施與;在個人方面去落實一種清心的簡樸生活,這豈不是利己也利人的正視貧窮(人)問題的好方案嗎?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雲彩見證】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宣教千里】

【牧養心聲】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