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和華的律法全備,能甦醒人心;耶和華的法度確定,能使愚人有智慧。」(詩十九7)
讀「看得見」的聖經(Visual Bible)是一種很特別的經驗。一方面,拍攝的人會為我們重塑當時很多生活的背景-穿的衣服、吃的東西、住的房子,當時的習俗等,都一一無聲地現於螢幕。我們可以看見約旦河的秀麗風光、曠野的空零死寂。這些對我們了解經文背後的生活處境大有幫助。
但更寶貴的,是藉著具體地重構每節經文發生的情景,能幫助我們很容易更深入地默想經文的信息,發問一些平日讀經時容易忽略的問題。例如耶穌受試探那一幕,我們先在曠野的背景中見到石頭變成麵包。現代科技的製作使石頭變麵包的效果「變」得十分逼真,叫人感受到耶穌看見麵包那虛實之間的誘惑。不久,鏡頭一轉,耶穌便被帶到聖城,鏡頭以耶穌的角度來拍攝,映祂在高處見到地面的情景。由於背景的轉移,我們很自然會問:「祂到底是在異象中被魔鬼帶去,還是在具體時空中離開了曠野,去到聖城呢?」這些問題過去可能是一些受過研經基本訓練的人才較多提問,但音像版的聖經藉著把經文重塑、有影有聲地具體演繹,就連小朋友看到這一幕,也會提出上述問題。
在這重塑、演繹的過程,其實拍攝者對經文做了很多仔細的推敲和研究工夫,才能舖陳於畫面。例如「使徒行傳」的音像版,彼得在五旬節講道時,有很多人出現在螢幕前。其中有一個人物,當時只是羣眾中的一員,但到了保羅出來傳道時,他又在保羅的身邊。原來這個人是西拉。雖然他在聖經中很少直接說話,但音像版的聖經推敲他是很早期就得聞福音,在五旬節歸主的隊伍中。這其實是經文沈默的部分,而音像版聖經是在經文容許的範圍內作出演繹。類似經過推敲而舖陳於畫面的演繹,在「馬太福音」及「使徒行傳」二卷音像聖經中還有很多。這些工夫均是經過仔細研究、釋經的成果。有助我們更深入認識和明白上主的聖言。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神學生講場】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探病錦囊】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