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也讓我們不要單顧教會內的事


1896 期(2000 年 12 月 24 日)
◎ 交流點 ◎ 袁天佑(循道衛理聯合教會九龍堂主任牧師)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據筆者所知,地區性的堂會和同工,或是在同一宗派的同工,也經常有不同的聚會,或是一同學習、分享、或是觀摩。筆者也看見,不少同工將他們從這些聚會中所領悟的,帶回堂會中,推動堂會的更新,例如崇拜的更新,小組事工,午餐福音事工等。這是可喜的現象。

  但是筆者留意到,這些聚會和學習的內容,多環繞堂會的事工,性質多較內向。對於教會聯合性的事工,教會共同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這些較外向性的事工,似乎較少關注。例如在本報一八九五期「交流點」的專欄中,明光社的總幹事蔡志森弟兄也看到這個危機,就是教會將關心社會的事,只交託一些機構去處理,堂會只關心內部的事,教會人數怎樣增加。

  誠如教育改革一個原動力是全球在經濟、科技、社會、文化都正在發生根本的變化(參《教育制度檢討改革方案諮詢》文件,頁1),教會的事工也需面對和回應這大趨勢。經濟全球化帶來龐大的市場,亦加速經濟發展,但同時加劇貧富懸殊,裁員減薪,工作承受更大的壓力。資訊科技的發展,帶來無限的資訊和溝通,亦締造了知識型的社會,但這發展亦帶來不良資訊的傳播。經濟的發展也帶來地球生態環境的破壞,威脅人類的生命與健康。在道德方面,後現代文化對固有的權威的挑戰,帶來道德觀和價值觀的模糊;個人主義和強調感受和經驗,亦帶來對宗教傳統的挑戰。

  這些問題,除影響我們所處的社會外,亦影響我們的牧養工作。所以聖經教導我們,要為所住的城求平安(耶二十九7),為執政掌權的祈禱,使我們可以過着敬虔的生活(提前二1-2)。當我們關心堂會內部的更新,信徒靈性的培育時,我們也不能忽視上述的挑戰。但是上述的問題,非一個教牧同工,或是一間堂會可以單獨面對。我們應凝聚香港的教會,一同面對這些挑戰。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神學生講場】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探病錦囊】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