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造於天地之間


3034 期(2022 年 10 月 16 日)
◎ 天地人和 ◎ 方鈺鈞、林慧琪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文:方鈺鈞、林慧琪
圖:受訪者提供

  昔日摩西將要離世,陳情逼切地勸勉以色列年輕一代,把生與死、禍與福一一向他們陳明,希望他們「選擇生命」。凡是好牧人,定必掛心下一代能否承傳信仰。

  如何牧養下一代是教會永恆的挑戰。剛提早退休的傳道人陳建榮,十一、二歲已經認定生命的主。少年時首次露營,讓他一生愛上野外和大自然,奠定人生的事奉方向。四十多年來,他透過野外遠征和探索,把一代又一代的生命帶到天地之間,接近上帝的創造。他深信,野外探索可以孕育生命成長,有助回應現實處境。

  

鍛煉毅力 適應無常

  一趟旅程,體力、意志力和耐力必不可少。先不論事前準備和事後清理工夫,旅程時「full pack」上陣,大背囊平均重量是十三、四公斤。作為導師,為隊員配帶後備物資,陳建榮行裝有時重達21公斤。導師也是凡人,背負重擔走幾日幾夜的路,怎會不累?還要額外精神觀察隊員安全,鼓勵士氣低落的;於心不忍時,還要幫筋疲力竭的背背囊,前一個後一個。「辛苦呀!怎會不辛苦?」即使如此,他從沒想過停,他喜歡日與夜、長時間處身自然中。

  陳建榮兒時隨家人搬到葵盛公屋邨,鄰居熱情帶他上教會,設有基督少年軍12分隊。1976年暑期,他隨少年軍到西貢露營灣,要轉多程巴士才到達。初嚐露營的滋味,雖然說不出原因,內心總是渴想再去,從此一生愛上野外和大自然。接下來的幾年,他每年一次,找來幾位少年膽粗粗無成人陪同下露營,「只要媽媽不反對」。他到露營用品舖看雜誌書刊,累積知識,彷彿全年的生活動力、年度目標就是露營。買下第一個帳幕,再到廚房拿走一個煲便起行。那次露營出發時晴空萬里,晚間卻下大雨,把食具沖到下游。幸好能夠尋回,否則難過媽媽一關。

  

大地讓人成長

  年紀輕的建榮已參加7日野外技巧訓練、18日航海訓練、山野歷奇等。二十歲已經替基督少年軍12分隊和野谷戶外活動中心擔任義務導師,後來又義務參與總部訓練工作。陳建榮憶述,「當年走到山上的多不是信徒,因為他們週末要返教會。」他是少數一早認定以野外訓練作為事奉方向,並傾出熱情投入的信徒,成為他鮮明的生活形態。每逢假期,他總是帶年輕人和孩子在戶外過夜或進行訓練。曾有多年時間,他和友人合資擁有一艘帆船,帶少年揚帆出海,乘風破浪。設計的活動有起承轉合,傾向較刺激,希望啟發隊員思考生命,學習團隊精神,「特殊處境更易使人對別人和自然有更深刻的認識,令人嚮往和享受。」

  有一回,兩個教會弟兄考完中學會考,看到電視台重播湯漢斯主演的《劫後重生》(Cast Away),講述城市人流落荒島的求生故事,便主動找榮哥傳道能否讓他們試試「真正的求生課程」。他二話不說:「好!但找多幾個好嗎?」最終十人成團,經歷四日三夜的一人40小時荒島之旅。榮哥把每人留在一個海灣,互不相見,並讓他們寫下文字思考人生。那次旅程天天下雨,卻成為眾人難忘的經歷,包括榮哥傳道沒有一吹哨子就出現,讓隊員「鬧足咁多年」。九人中,當時有一人決志信主,近年有三人成為教會執事,有兩三人沒有返教會但彼此仍有連結,有人把子女交給他訓練……這旅程真叫人又愛又恨。時至今日,他們的評價反比當年好,榮哥估計,「或許他們都長大了,和人生閱歷增加有關。」

  

選擇生命

  陳Sir負責基督少年軍的對象主要高小至中學階段,跟少年人長時間接觸,可以從小訓練他們領袖精神,分享聖經知識,一起學習和成長。正因為放不下這些生命,經過一番取捨和掙扎,他選擇放下攀登七八千米的大山的少年夢想。直至20年後,他和太太一起讀神學的暑假才有機會遊歷兩個月,坐火車向新疆出發,乘巴士橫渡柏米爾高原抵達巴基斯坦的山區,再回新疆到西藏高原遠眺喜馬拉雅山脈,終能見識真正的世界高峰。

  人生由大大小小的旅程組成。每次程旅的起點,都帶領我們去未知的將來,膽量和知識便隨年月累積下來。多年的野外經驗,少年阿榮遇過偷渡客和「蛇頭」、把背囊放在空無一人的島上卻不翼而飛、八號風球被困大嶼山,「每次旅程總有難忘的體驗」,令人回味無窮。看似不討好的經驗,並沒有擊退建榮對山水之愛。他差不多同一時間接觸信仰和大自然,兩者在他生命中不斷陶造他,一如奶和茶般密不可分。那怕遇上信仰低潮,只要走進郊外,仰望浩翰的創造,直擊心靈的震撼,渺小的人類還是只能謙恭承認,造物主是真實存在。

  

野外探索百科

  陳傳道野外生活經驗豐富,且看他如何介紹眼中的山和水:

  一、驚濤駭浪──大自然有山有水,一旦處身大海,時刻都要面對波濤洶湧的情況,不能掉以輕心。需要事前準備充足和多年累積的臨場應變經驗。

  二、矛盾──這一刻風和日麗,下一刻可以雷雨交加。有一次他帶隊6天西貢旅程,每天都是先有滂沱大雨,緊隨是烈日當空。野外訓練早已包括如何應對壞天氣,按現場環境作出安全的判斷。他鼓勵大家盡量無懼地出發,面對風雨。

  三、深刻難忘──大自然當然是美麗和精彩,令人一見傾心。即使天氣有好壞、旅途艱辛甚至迷路,只要和隊員共同面對,迎難而上,最終會成為一個個難忘的回憶。

  

愛閱讀

  一、探索樸門:超越永續的原則與道路(Permaculture:principles & Pathways Beyond Sustainability)

  作者: 大衛.洪葛蘭(David.Holmgren)

  譯者: 吳孟儒等

  出版社: 大地旅人

  「我們有可能在大自然承載力的限制下好好生活,同時保障子孫享有正義公平的未來嗎?」這是樸門永續設計原則(Permaculture principles)的入門書籍,它不是一種農藝,更具有推動社區轉化的力量。作者的分析為現今氣候變遷下的經濟、社會與生態策略提供框架解決問題,並提供在全球許多鄉村和城市社區的成功案例,適合希望轉化社區的讀者。

  二、佇候榮光:羅馬書品讀

  作者:孫寶玲

  出版社:德慧文化

  本書以2019年的社會運動及新型冠狀病毒疫症的爆發為透視點來閱讀羅馬書。作者援引很多實況例子來對照經文,使其意義更為清晰明確。他帶領教會回到羅馬書作者的文學修辭世界,以及信仰傳統中去接受「矯型手術」,變成更美麗、更健康的基督新婦。使這卷寫於公元一世紀、以羅馬帝國京城教會為對象的書信,仍然能夠對今天感到無助和沮喪的香港信徒說話。

  三、極地 (The Endurance: Shackleton's Legendary Antarctic Expedition)

  作者:卡洛琳.雅麗珊德 Caroline Alexander

  出版社:大塊文化

  1914年英國船隻「堅忍號」,由曾參與兩次南極探險活動的薛克頓(Ernest Shackleton)率領全團28人,從倫敦出發航行至南極圈的威德爾海。不幸地,船隻困在距離南極陸地144公里的浮冰中,船員自此展開了雪地求生記,經歷沈船、獵殺企鵝、自製小木船求生等在極地餐風露宿的艱苦生活。二十個月後他們重見久違的人類,28人全部活着。本書記錄他們真實的血肉故事,並有大量船上攝影師的珍貴照片。印證封面的宣傳壯語:「惟有堅持,方能征服」。

  

動起來!給信徒關愛受造世界的操練

  1. 避免即棄文化──疫情下廉價購物網站售賣即棄充氣獨木舟,價格低至百餘元。即使清理它可能要大半天的時間,還請大家多用幾次,抵抗賤價帶來的「便利」誘惑,別忘記背後是隱藏式的環境成本和「膠災」。

  2. 抵擋豪玩露營文化Glamping──上山前,停一停,諗一諗,別把城市的生活模式帶入大自然,結果製造大量圾垃、高碳的活動及食物,卻沒有真正進入郊野,感受大自然。

  3. 堅持在郊外不丟垃圾,不破壞環境。

   [本文由基督教協進會生態關懷事工「人間學苑」提供]


【要聞】

【教會之聲】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天地人和】

【心靈絮語】

【牧心世情】

【珠峰南麓譯經記】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窮遊非洲未必窮】

【聯會、教會及機構短訊】

【解讀綜合症】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