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聖與現代人靈性(二)


3025 期(2022 年 8 月 14 日)
◎ 生命教育 ◎ 龔立人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昔日的朝聖踐行一定牽涉時間,因為當時沒有快捷交通工具。步行或騎馬是必須的,時間也是必須。所以,參與朝聖要牽涉數週,甚至數月。這不是任何一個人都可以負擔得起的活動。所以,視去麥加朝聖為穆斯林五功之一的伊斯蘭教也不會視朝聖是必須,但一生人去一次是受鼓勵。那麼,問題是:當交通不再是現代人的主要困難時,朝聖者是否可以因不需步行因而減少朝聖者所需要的時間呢?有趣的是,參與聖雅各之路的朝聖者仍選擇每日步行25公里以上,連續步行30多日。他們的經驗似乎要向我們說明,時間和身體參與是朝聖的必須。交通方便從來不是重點。

  一. 給予朝聖者足夠時間是朝聖的必須。朝聖的核心是旅程,不是目的地。所以,重點不是盡快到達目的地。否則,朝聖只剩下景點之意,打卡拍張照就可以了。旅程的重要,不但因為沈思需要時間,更因為我們需要更多時間與昔日生活分隔,從而製造對生活懸掛的體驗。當然,沒有給予旅程足夠時間,周遭與我只可能是擦身而過。

  二. 步行不是朝聖唯一方法,單車是另一可能,但不會開車。重點不是要拖長時間,而是要讓身體參與朝聖。朝聖是靈性之旅,但靈性不是對立於身體,反而在朝聖中,身體與靈性結合了。因步行導致腳底起水泡和每日的疲倦成為我們成長之路的必須,因為從中,我們控制因身體而來的慾望,並學習與身體相處。這一切都是靈性的課題。

  三. 雖然朝聖是個人體驗,但很多時候是以羣體形式進行。朝聖者不會在旅程中喋喋不休,但休息時,他們總會分享當日經驗。那麼,友誼是朝聖者很寶貴的體驗。在曠野受試探的耶穌也有動物陪伴。所以,沒有足夠時間就不能讓朝聖者建立共同體驗。

  朝聖的旅程沒有太多景點,反而在其中,我們感受到款待與同伴的重要。這是很重要的靈性體驗。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光影留痕】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每月眉批】

【牧心世情】

【珠峰南麓譯經記】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窮遊非洲未必窮】

【聖經小說】

【解讀綜合症】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