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人慈精神


3025 期(2022 年 8 月 14 日)
◎ 教會之聲 ◎ 翁傳鏗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聯合國大會於二零零九年將每年的八月十九日定為「世界人道主義日」,究其原因是為了緬懷二零零三年八月十九日伊拉克巴格達運河飯店,發生炸彈襲擊事件,包括聯合國伊拉克問題特別代表爾希奧比埃拉德梅落(Serigio Vieitra de Mello)共二十三人遇難。設立紀念日的目的乃在於將來自整個人道主義系統的合作伙伴召集在一起,為受危機影響人們的生存、福祉和尊嚴,以及為援助人員的安全與保障發聲。

  人道主義與基督教信仰曾經出現對立,特別在文藝復興時代,人們誤以為高舉基督為「神道主義」,關心世上人羣福祉的是「人道主義」,兩者不只毫無關係,甚至水火不容。近年來也有人視基督教信仰是堅離地的,與現世生活呈現平行線,始終未能聯結起來,恰似北極熊與南極企鵝從未擁抱過一樣。其實使徒保羅刻畫我們所信的上帝是:「一上帝,就是眾人的父,超乎眾人之上,貫乎眾人之中,也住在眾人之內。」(弗四6)從這節經文我們領悟到上帝,既有超越性也有內蘊性,超越性是表示祂的能力和智慧高過我們,才能成為我們倚靠的主宰;內蘊性則讓我們體會到,祂道成肉身,十架犧牲所成就的慈悲大愛,以能在有血有肉的生命中與祂同行。

  可見,祂的超越性與內蘊性並非矛盾對立,而是融會結合,正如路加福音十章二十五至三十七節耶穌鼓勵我們效法行善撒瑪利亞人,幫助陷於困境的人所描述的憐憫他人需要,固然是人道主義的表達,但也是神道主義的彰顯,因為他不會一隻眼注視受傷者,另一隻眼凝視上帝,而是雙眼全神貫注受傷者所需,感受他的痛苦所在,從而動了慈心,激發實際行動施予援手,也就是說當他以需要者為中心的同時,也是以上帝為中心,因為衪是慈悲的根源。

  近年有一本號稱橫跨二十萬年的人性旅程,由羅格布雷格雷(Rutger Bregman)撰寫的《人慈》,雖然接近六百頁的篇幅,但也引起人們廣泛注意,作者帶領我們從普遍對人性悲觀的世界,跨過黑暗的門檻,進入人深處的善良光明面。我們號稱蒙恩得救,有着耶穌基督生命的信徒,又豈能輕忽「你們要慈悲,像你們的父慈悲一樣。」(路六36)的教導呢?惟願我們身體力行延續人慈精神。

  翁傳鏗(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出版部部長)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光影留痕】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每月眉批】

【牧心世情】

【珠峰南麓譯經記】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窮遊非洲未必窮】

【聖經小說】

【解讀綜合症】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