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別


2992 期(2021 年 12 月 26 日)
◎ 平視人生 ◎ 蘇永權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近年港人吹起一陣離別風,就是到機場送機。知道有朋友一星期三次到機場送「移民機」,機場內離別的揮手、擁抱、灑淚與道別,並不代表永遠分離,現時科技進步,把人的距離愈拉愈近,社交媒體幫助大家緊密聯繫,就算隨時發送訊息、做網上直播都可以。記得當年到美國留學,還要付上昂貴的長途電話的費用,又或者寫實體信件通訊,一來一回最快都要個多月才可以互通消息。但現在一點都不用擔心天隔一方,再加上現在坐飛機也是挺方便(疫情除外),因此現今地域上的分離並不代表甚麼,如果彼此的交情深厚仍然可以用盡方法維繫感情。

  正如現時最要好的朋友,就是一位小學同學,雖然他在初中時已到外地留學十多年,期間我們只能書信來往,每年聖誕節大家都會互寄聖誕咭,如是者十多年過去,他也回港了,我們的交情比一些沒有離開過香港的朋友更深。

  其實,人際的離別正代表着人員的流動,無論是升學、轉職或移民,每次分離的時候都可能有點傷感,不過如果懂得維繫人際的關係,甚至可能成為個人的社會資本。正如一些剛大學畢業的新生族,他們轉工頻繁,一般在一個機構任職一、兩年,便會派「散水餅」,以往筆者年中都吃過各式各樣的散水餅,間中會有一兩位「舊同學」(因為一般他們學曉了職位內基本的技能,他們便會離開),仍然會有聯繫,他們的人際網絡一定很廣,及後終於到筆者自己派散水餅時,離開一個自己工作了廿多前的地方,反而並沒有太大離別依依,相反感到一次別離,正是另一個新的開始。

  自古以來,不少文人雅士都喜愛抒發離愁別緒,因為總愛依戀着過去情感,也會對未來感到茫然,「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但也有詩人吟誦「輕輕的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瀟灑的走一回,便「不帶走一片雲彩」,不用回頭,輕輕的再上路。

  「離別就是為了重逢」。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特稿】

【咀嚼聖經】

【城市心靈】

【字遊行】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牧心世情】

【環迴新界賞教堂】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