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與刀叉


2992 期(2021 年 12 月 26 日)
◎ 牧心世情 ◎ 羅杰才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時 ,美國政府委託人類學家露絲·潘乃德,為佔領日本後應該如何管理日本的問題,根據文化類型理論對日本進行研究,分析了日本國民的性格。一九四六年研究報告被整理出版,中譯《菊與刀》 或 《菊花與劍》。

  《菊與刀》這比喻得到日本著名作家三島由紀夫的讚好。他說:日本是個極其矛盾的民族,柔美的花與剛烈的刀可以同時被人尊為至美。潘乃德所著的《菊與刀》,對日本文化深感好奇的西方人影響最為深厚。她闡述出日本傳統文化的二元性,也領悟到當中的矛盾性。

  一國之中已有矛盾的文化,東方和西方又怎能沒有分歧?被視為普世價值或標準的西方文化,因為中國的崛起而出現了變化。中美兩個大國的博弈,已經不是經貿摩擦、科技追趕、軍事競爭,更是話語權、政治制度和社會建設的較量,而在深層發揮影響的卻是文化。

  著名漢學家柳存仁博士曾以《中國概括性思維與西方分析性思維》闡述兩種文化的差異。他指出西方以不同的刀叉分割不同的食物,但中國人用一雙筷子,無論是菜豆肉或麵條米飯都能搞定。他認識波士頓一位名廚,廚房大大小小的刀就有百多把。但中國廚師甄文達的廚藝節目,從來只用一把菜刀。柳博士指出西方的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分析能力。然而,彷彿是上帝創造了另類,亞洲人,特別是中國人,卻有高度的概括思維。

  不同的飲食文化、生活方式、政治制度、社會模式、價值觀和性格,甚至醫學和哲學,東方和西方都有不同的發展方向。從兩種截然不同的思維方式就能夠找到端倪了。能夠了解雙方的文化特點,才能對差異和矛盾,甚至波動的世情更加了然於胸,知所適從。

  身為猶太人,更是一位拉比,耶穌並沒有貶抑希臘文化和羅馬政治,初期教會更藉這些條件將福音傳到歐洲。筷子與刀叉雖然不同,卻可以交互使用。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特稿】

【咀嚼聖經】

【城市心靈】

【字遊行】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牧心世情】

【環迴新界賞教堂】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