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忽士但


2566 期(2013 年 10 月 27 日)
◎ 譯經隨筆 ◎ 洪放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不同的人種、不同的民族,各有不同的語言文字,故此聖經需要翻譯成不同的語言文字,好讓各民各族都能認識接受上帝的話語和救恩。語言文字其實就是一個載體,聖經裏面的文字所裝載的,是我們相信上帝要給我們救恩的信息。信息給不同的民族,就需要使用不同的載體;給我們中國人的載體是中文,給英美人士的載體是英文,給法國人的載體是法文,給日本人的載體是日文,如此類推。

  我們需要把載體和其所裝載的信息清楚區分,不應混為一談。載體和信息可比擬作杯子和裏面裝載的飲料。中國人喝茶用茶杯,法國人喝葡萄酒用葡萄酒杯,德國人喝啤酒用啤酒杯,斐濟人喝椰汁用椰子殼杯,如此類推。不同的民族擁有他們的文物器具來盛載他們飲食,就如他們各自擁有不同的語言文字,來互相溝通傳遞信息。

  但是有些信徒卻把聖經所用的語言文字,和這些語言文字所裝載的信息,混為一談。他們甚至把某一個譯本、某一段經節所用的字句,看作就是直接上天所默示寫成的、是神聖、是不可修改的。另有一些信徒更把馬太福音五章十八節耶穌所說的「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照字面解釋,認為聖經裏的一點一畫都不可修改;他們不明白耶穌所指的,是律法條文背後所代表的精神和真義是不變的,而耶穌的來到早已把這些精神和真義實現了。

  也許把一個載體等同其所裝載的內容,甚至把載體看為神聖的作為膜拜的對象,這是人的一個通病。舊約聖經曾提及以色列人在曠野被火蛇咬,上帝就吩咐摩西用銅造了一條火蛇,使仰望的人得救存活。這個銅製火蛇猶如一個載體,代表拯救,耶穌甚至直稱這火蛇是喻表人子帶來永生(約三14)。這個銅製火蛇原本是一個美好的載體,一個正面的標記,但後來以色列人卻把它當作一個膜拜燒香的神聖對象,稱為尼忽士但,以至到希西家王時要把它打碎銷毀(王下十八4)。

  曾有一位屬靈長輩這樣說過,他感謝上帝,到現在為止,沒有發現聖經經文原作者的真跡。為甚麼他這樣說呢?若是真跡,一早就拿去給人燒香膜拜了。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朝鷹珍藏】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稿】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世說新語】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聖化工作間】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