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巴會陳觀海牧師」中國留學德國第一人(十三)


2566 期(2013 年 10 月 27 日)
◎ 百年人物 ◎ 浩然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德華朔望報》是一份半月刊,自一九零八年一月創刊,以至一九一一年十二月十五日,共有四年之久,出版九十六冊(見圖),於一九一二年便告停刊。該報停印告白:「本報於四年前發刊時乃三巴公會所合辦者,今日停印亦三巴公會所共決者。⋯⋯即暢銷報冊一事,言之初則一千二百份,今則不足千數,然亦非因此停刊,乃緣本總理明春回國,接理無人,不得已停辦耳!凡此四年間所有勷助本報諸君,或購閱者,或惠稿者,或贊賞者,或訾議者,本總理莫不一一敬謝之,望天父祝福各處教會振興,俾真道流行無滯是禱!本報總理人披露。」按陳觀海牧師自小在三巴會成長,是三巴會資深名牧,在一九零八年至一九一零年間,他雖然生活在廣州,但他在《德華朔望報》均有撰稿。第一篇是「聖徒為善毋近名說」,發表於一九零九年二月十五日。其後每年均有載文,不下十一篇之多,有屬議論、講壇、傳記、分享各類文章。以他的識見,不時將西方最新思想理論加以引述,使讀者多得啟發。一九一一年二月十五日七十五期有《傳道在邑勝於在鄉論》,這種論點無疑是對三巴會宣教方針提出新的論。因為三巴會無論巴色會、巴勉會、巴陵會(Berlin Womens Missionary Society)東來是協助福漢會進入中國內地鄉鎮傳道,此即巴色會和巴陵會在東江、北江等客家地區工作,而巴勉會不離東莞、寶安一帶的鄉鎮。由於時代轉變的需要,如小巴陵會(一八八二年轉歸巴陵會“The Berlin Missionary Society”接辦)在廣州開辦神道書院;巴勉會則在香港購買洋樓兩座作總會。陳牧認為耶穌與使徒宣教運動是先於邑,然後才到鄉。特別因為時代的轉變,在宣道進入中國初步時代,在禁教環境是無可置疑,故要以內地鄉村為先,但演變到「舟車進步時代」,以至「為學堂時代」,在城市宣教是屬必要,應是三巴會所要採取的策略。換言之,這是陳觀海牧師數十年三巴會經驗所見。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朝鷹珍藏】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稿】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世說新語】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聖化工作間】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