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 原本是神聖的


2566 期(2013 年 10 月 27 日)
◎ 聖化工作間 ◎ 羅錫為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傳說中,工作原本是神聖的。

  先秦民謠《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所詠歎的是一種理想的工作,不必有「帝力」或「帝德」—社會制度所管治或剝削的生活方式。那時候,人人都工作,人人都樂於工作。

  多馬斯亞奎拿說︰「活得好就是工作得好,或是表現一種美好的活動。」他的意思是,工作就是生活。人工作,那是人的創造力和美善的發表。

  工作原本應該是這樣的。

  工業革命是生產工具機器化。機器,帶來「國富」,也有一部分人富起來。但是,從此之後,人變成機器的「零件」。工作,也變成機械,不再是生活。馬克思看到這個問題,提出生產過程的「異化論」,來批判工人與工作疏離的社會現象—「工人失去對自己工作的控制,從而失去對生活及自我的控制。」人生產的東西愈多,所擁有的東西愈少。

  然後,出現了有些人工作太多,甚至變成「工作狂」,有人就業不足,或者沒工作。看見了嗎?工作失去了本來的意義,它原本是從人的生活中流露出來的,現在,那內在的,使工作成為有意義的內涵都掏空了。工作不是「生活」,而是「幹活」—換取酬勞的差事或職位。

  至於那些沒有酬勞的「工作」,如育兒、家務、靈修、聽朋友訴苦、守望鄰舍、又怎樣計算其價值?多年前,為了給主持中匱的師母鼓勵,買了一幅「家庭主婦薪酬」海報,細列出主婦各項「職務」的「薪酬」。結果,她應得的薪水,比我的收入還要多。

  所以,我常對教會婦女團契的姊妹說,若人問妳們有沒有工作,應該告訴他,我們是當「家庭工程師」的。

  現代人,為生活而工作,或追求工作給自己虛假的自我而拼了老命,給無情的工作壓傷了心靈,或剝奪了尊嚴,而跑去教會求醫治,或找心理治療師,或去娛樂以補償。

  應該倒過去,重尋工作的原意,還它神聖的本來,激活心靈,而去有所作為。蒙基督救贖,由聖靈而重生的基督門徒,工作新的定義是—參與上帝在基督裏的新創造、更新大地世界。使徒保羅在羅馬書第八章如此挑戰並呼喚我們。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朝鷹珍藏】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稿】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世說新語】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聖化工作間】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