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政策下的危與機
 投入慈惠延續教會使命


2566 期(2013 年 10 月 27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不論中國政府還是基督教兩會近年都換上新班子,他們對中國未來的發展提出多項改變,部分政策更為中國教會帶來危機和契機。由遠東廣播舉辦之「新政權下的中國社會及教會新思維」公開講座已於十月十九日舉行,探討中國教會在新政策下,可透過登記成為非政府組織繼續實踐信仰、服事社區。

  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副教授邢福增坦言中國新班子上任以來,如同舊瓶裝着新酒,黨國體制依然存在,當權者同樣堅持黨的領導,但卻帶來非意識形態化、經濟改革、對外開放、民間社會等的改變。本年四月中央辦公廳發表<關於當前意識形態領域情況的通報〉(亦即「九號文件」),從中列出七種「錯誤」的思潮、主張及活動,被稱作「七不准講」,包括不准宣傳西方憲政民主、宣揚「普世價值」、宣揚公民社會、宣揚新自由主義、宣揚西方新聞觀、宣揚歷史虛無主義、質疑改革開放。

  邢教授又指近年國內冒起數位學者對宗教作出批判,包括指摘基督教以宗教有關的科學知識傳教,美化宗教貶低社會主義價值觀,利用外國非政府組織以慈善教育為名傳教,拉攏中國基層幹部進行「鬆土工程」,企圖把基督教變成反對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分裂中國的政治力量等言說。

  「政府特別關注公民社會、民間團體的情況。」他說,據統計合法登記的民間組織數目約有四十四萬六千個,但社會實際操作的大小團體卻多達三百多萬,如同家庭教會一樣,令政府無法掌握實況。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中提出改革社會組織門檻過高的方案,包括引入競爭機制,改變行業協會商會行政化傾向,並放寬公益慈善、科技等四大類組織的登記,他續言:「政府亦有文件表示重點支持宗教界參與非營利活動。」

  邢又不諱言中國教會體制不斷變遷,過往基督教兩會寡頭壟斷,今日開始轉變成屬地管理,不再是從上而下管理的組織。他分析指:「也即只要與家庭教會和地方幹部溝通就可以在當地作工,其實也就是他們所說的『鬆土工程』。」他建議家庭教會可在現行政策下,成立公益慈善及社區服務類組織,以非政府組織身分開展服事社區的工作,從而合法地實踐及反省信仰的社會使命。除此,香港信徒可以個人專業身分進到國內,例如考取內地心理牌照,設立私人公司,藉機會分享生命見證。他又認為,今日內地教會的增長速度比預期中快,但未來需要打好根基,不能把香港一套直接搬到國內,需要時間沈澱出中國本土化信仰。

  遠東廣播董事會主席湛乃斌牧師回應時分享:「有人說中國教會很自由,有人說中國教會受壓制,但實際是人治,每個區的管治手法也不同,難以以偏概全。」他又分享在多次交流中發現國內對教會態度的轉變,如八年前開始中國主動邀請香港各大宗派領袖、福音機構主管赴京訪問宗教局及統戰部等,後交由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每年舉辦中青教牧交流團,兩會近年更新設「社會服務部」。他認為要轉變國內教會思維,不一定要走到最前線,反而需要「他主我客」的策略,讓他們開展工作,香港教會則可向國內提供三福等培訓工具,又或捐贈聖經予當地教會派發。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朝鷹珍藏】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稿】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世說新語】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聖化工作間】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