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蓮英是忠?是奸?


2518 期(2012 年 11 月 25 日)
◎ 新聞捕手 ◎ 袁天佑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日前有教友與我傾談,討論電視台所播影的《大太監》。我沒有看過,他告訴我,劇集中所描繪的李蓮英和慈禧太后較正面。李蓮英出身家貧,雖為太監,但知命和做事規行矩步,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也不貪圖富貴。慈禧雖垂簾聽政,但對同治的教導嚴正,盼望他能成為明君,又因愛兒心切,甘願為兒安危折壽。這些描繪,與我們從過去的電視劇集或電影所看到的截然不同。就如幾年前一齣電影《英雄》那樣,對秦始皇有正面描繪。當然《大太監》的發展如何,我們還不知曉。

  香港人對中國歷史的認知,不少是從電影或電視劇集而來。但電影或電視劇集的編寫,正如畫面所說:「如有雷同,實屬巧合。」要認真認識歷史,必須自己多下工夫去鑽研。

  日前,中大發佈一項調查,港人自覺是中國人的比率跌至十六年新低,只得12.6%,對國旗國歌感自豪者大跌,反之對國旗國歌抗拒者大增。八十後的港人,更多強調自己是香港人,甚至比非八十後的港人更高,但前者對自覺是中國人的只有2.4%。雖有京官指控香港有「港獨」出現,但相信這指控是過分了。香港人,特別是八十後,對本土意識增強,又加上中央政府對香港內部事務的干預,內地對人權的不尊重等,這都是令港人對中國情懷減弱的原因。

  為使下一代對國家情懷的增強,教育局急推國民教育,可惜在十多萬人遊行集會下敗陣。港人並不反對國民教育,只是反對教育局所提供的指引及評估準則。不少教會辦學團體以生命教育來涵蓋國民教育,亦有辦學團體建議強化中國歷史教育。這都是正確的方向。

  生命教育包括人與國家之關係,而這關係乃建基於認識國家歷史。國家歷史發展中,有興有衰,有血有肉,有美好的一面,也有罪惡的一面。培育這分認知和感情是重要的。盼望年輕一代不只是從電影電視劇集去認識中國,更可從書本及親身體驗中去認識。

  「以耶和華為他們上帝的百姓有福了!」(詩一四四15)這是我們心中的禱告。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如沐春風】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聯會新會堂巡禮】

【世說新語】

【文化之旅】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聖化工作間】

【譯事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