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的感恩節


2518 期(2012 年 11 月 25 日)
◎ 教會之聲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也許較少人留意每年的十一月第四個主日的感恩節,原是當年一些英國信徒不滿意英國教會的清教徒,他們為着自己的信念,坐五月花號前往新大陸美洲尋找宗教的自由。那些清教徒在記念首年農務豐收而向上帝舉行感恩節,並且日後成為與聖誕節和美國獨立紀念日的美國三大節期。香港華人教會也大多以此日為感恩主日。可是我們為何會採用美國人的節期來感恩呢?這可能是昔日美國傳教士在向香港人傳教的同時,無意間也把他們自己的基督教文化放進香港華人教會中。有關這點是我們應當小心的,因為若我們隨便仿效,就會被誤會跟隨美國人宗教文化走。那是說,如果我們不認清感恩節的歷史背景及意義,恐怕會把一個美好的節期淪為他國文化的慶祝節日,並且被他國文化所洗禮。其實不管怎樣,節日都應當有正確的內涵。另一方面,我們也需要把感恩的意義導出成為基督教的靈性意義,才不至淪為商家空洞的狂歡。

  古人以務農為主,而感恩節的其中一個主要意義就是於每年農產豐收後向上天謝恩。現今世界上將感恩節作為法定假日的國家最少有八個,分別是阿根廷、巴西、加拿大、日本、韓國、利比利亞、瑞士和美國。可見其中的日本及韓國是亞洲國家,基本上與美國基督新教的感恩節來由無關的。那是說,感恩節是超越基督宗教的。

  近年有人建議在中國也另外設立感恩節,並賦予新的涵義,重新選擇一個合適中國民情的日子,成為有中國特色的「感恩節」,讓孩子學習親情可貴,讓成年人互相體諒,促進人際關係和諧。那麼,我們又當怎樣尋求一個屬於基督宗教又合乎中國文化及香港土壤的感恩節日期?這是文化與宗教間的問題,需要另文討論。只是華人教會不需另覓日子,我們仍可以於十一月第四主日為感恩主日,只要我們能把感恩之心超越一國文化。其實,感恩是信徒的一項美德。人能常常感恩就是知足的人。知足加上敬虔就是大利了。

  老子說,「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可見中國文化是有感恩意識的。另外,我們亦可以在感恩節中提醒信徒學習凡事謝恩(帖前五18),學習與人分享自己所有的,並且學習環保意識,分辨何者為需要(need),何者為想要(want)。保羅也教導我們天天當常存感恩的心過活(弗五20),這實是美事,以表示我們對上帝感激、信賴、愛慕和仰望。當然,把感恩節合併於聖誕節會是一個好建議。我們需要建立一個充滿基督靈性和合乎中國民情的感恩節。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如沐春風】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聯會新會堂巡禮】

【世說新語】

【文化之旅】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聖化工作間】

【譯事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