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毀有時,建造有時—
僭建現象的人心根源


2448 期(2011 年 7 月 24 日)
◎ 教會之聲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地少人多、貪得無厭、執法不力,三個因素加起來,形成了香港愈演愈烈的違例僭建現象。

  除了新界丁屋村屋有僭建,市區亦有為數甚多的露台及天台僭建,連港島南區和山頂的豪宅府邸,雖坐擁萬呎土地,原來也有不少僭建物或霸佔官地。這大概是今日香港社會的特色吧,官民交征利,貧富皆僭建。如果你到新界大埔康樂園一帶看看,馬路兩旁出奇地泊滿了汽車,原來許多業主早已把車房僭建作其他用途,乾脆把汽車泊外面算數。

  有人反駁說香港地狹人稠,缺少地方用只好僭建一下,這乃強詞奪理。地少人多只是表面因素,人心不足和政府有關部門執法不力,才是問題的癥結。就以同樣地狹人稠的新加坡來比較,人民奉公守法,政府強政厲治,一絲不苟的執法,滴水不漏。你只要到新加坡走走,就會看到同樣都是華人佔大多數的社會,其市容整潔亮麗而井井有條,但香港卻走向劣質化。

  今天的香港,雖以亞洲國際大都會自居,其都市容貌生態的質素每況愈下。街上愈來愈多違例泊車,計程車在不准停泊的地方等客和上落客,警察視若無睹。許多店舖把貨品堆塞在門前的行人路;超級市場在通路上把貨物堆積如山,險象橫生;這其實也是僭建的一種;僭泊和僭擺,背後都是有法不依和自私自利的心態。社會劣質,政府無能,民粹抬頭,人心腐敗,連鎖效應就是無法無天,想佔就佔想建就建,結果大半個香港「九龍城寨化」,坐直升機從高空望下來不禁令人搖頭嘆息。

  教會的情況又如何?僭建現象是否只出現在世俗社會,教會就出淤泥而不染,沒有任何僭建物呢?這也值得正視。

  香港有一千三百多間基督教堂所,除了少部分有獨立的座堂,其他都是在商住樓宇裡面。據統計每個主日有超過二十多萬人參加禮拜,但我們有沒有依足建築法例和消防條例來保障使用者的安全呢?堂所裡面究竟有否涉及僭建或違規建築呢?現時許多大廈有「劏房」,教會又有沒有因應不同小組活動需要而有「違例」的間格呢?堂所又有否把露台「封密」而做儲物室甚至傳道人的宿舍呢?一些堂所加建「浸池」,又有否經獲授權的專業人士審核過圖則,確保一切符合法例和安全要求?堂所的安全門、走火通道,照明系統、電力負荷等等,又有沒有定期的檢查,並經專業人士查勘而確保安全?這些都是我們應盡的公民責任。

  聖經《傳道書》有句名言:「拆毀有時,建造有時」。世上一切僭建物,當然有其歷史和環境因素,但撥亂反正也是必要和應該的。強政厲治當然需要循序漸進來配合,但首先要從人心做起,先重申和確立公德及守法的觀念,勉力遵行。

  基督教的堂會,責無旁貸要身先士卒,為社會樹立好楷模好榜樣,別人便因我們的好行為,歸榮耀給天上的父。

  

吳思源(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出版部長)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商旅大中華】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有衣有食】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童話人間】

【釋經講道】

【品蘭集】

【靈修果園】

【正好讀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