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賢會一百六十週年
 承先啟後 感恩還願


2223 期(2007 年 4 月 1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一百六十年前幾位德國傳教士遠道而來,在港植下福音的道種,並在廣東沿岸宣教及建立教會。今天這些種籽已不斷結出豐盛的碩果,在傳道、慈惠事工上,都對本港作出不少貢獻。禮賢會眾在剛舉行的一百六十年週年感恩崇拜中,一同感恩還願。

  中華基督教禮賢會從一八四七年創立至今已有一百六十年。特於三月二十五日假香港浸會大學大學會堂舉行「發揚禮賢精神,拓展教會聖工」一百六十週年感恩崇拜。當日由禮賢會區牧鍾健楷牧師主禮、區會副主席麥基恩長老、李華成牧師、李志剛牧師、李志堅長老、張偉昌牧師、聯合差會亞洲區執行幹事Rev.Uwe Hummel、德國婦女傳道事工總幹事Rev. Lore Rahe等聯合襄禮,並由區會主席陳啟元長老致辭,前區牧龐建新牧師分享信息。

  陳啟元長老表示,這次會慶主題為「發揚禮賢精神,拓展教會聖工」,他並提出五種獨特的禮賢精神,鼓勵禮賢會的會友,發揚禮賢精神,來拓展教會聖工。

  第一種精神為禮賢一家精神:禮賢一家的意思是各堂會、機構,互相關懷,彼此合作。並讓會友參與聚會時有回到家的感覺。第二種精神是自力更生的精神:禮賢會由德國的差會從創立以來,前後遭逢二次世界大戰,由於戰敗國,導致差會無力照顧在中國的教會,禮賢會因此學會自力更生,會友齊心合力建立教會,並鼓勵教會邁向自理。第三種精神為傳道不忘教育、慈惠的精神:禮賢會在每個地方除了傳道、建立教會,並同時在該區發展教育及慈惠事工。教會在大陸開辦醫院、中學等,在香港亦開辦家庭服務中心、特殊教育等,落實全人關懷的精神。第四種飲水思源、薪火相傳的精神:昔日差派宣教士為宣揚福音來到中國,並融入中國人的文化,會友應記取宣教士的辛勞,效法薪火相傳的宣教精神,向外傳揚福音。第五種精神是以聖經為信仰與生活最高規範的精神;禮賢會以認同上帝的話語為最高規範,會友藉著聖經為依歸,使教會得以合一。陳長老並期盼會友在往後的日子,將禮賢會的優良精神發揚光大,使教會事工得以快速擴展。

  龐建新牧師分享「感恩還願」的信息時表示,很多人只知道基督教是個愛的宗教;喜樂、入世的宗教,並不知道基督教是一個重視感恩還願的宗教。聖經中有很多感恩還願的例子。並在會慶之日,會友應存感恩的心,並感謝上帝各樣的恩賜,亦要有向上帝還願的情。現在的世代感恩戴德已被遺忘,人抱怨的時候多,感恩的時候少。抱怨風氣也漸漸吹進教會,以至弟兄姊妹在事奉上、工作中及家裡容易產生抱怨之情,龐牧師勸勉會友應透過反省並以一顆感恩的心去面對生活。同時,聖經要他們有感恩的心,感恩的心大有力量,並幫助他們過積極的人生,成就更大的事工。就像一百六十年前,德國萊茵河的信徒懷著感恩的,向上帝還願,就差派宣教士到世界各地進行宣教,藉著感恩的心得到無堅不摧的宣教能力。

  回顧昔日禮賢會香港區會的歷史,依然見證當屬主的人心存感恩還願的心,就能化危機為轉機,雖然危機四伏,卻會在絕處逢生,並重現光明。龐牧師告訴會友應以感恩的心,還願之情,並效法先賢勤奮傳道救人的偉大精神,對基督信仰的執著,對禮賢會的委身,成為禮賢信眾的愛主愛人的楷模。上帝對禮賢會的大愛,亦成為會友不斷向上帝感恩還願的基礎。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主席鍾嘉樂牧師出席當日慶典致辭時表示,一八四七年禮賢會的母會巴冕會傳教士柯士德牧師、葉納清牧師、與上主日同樣是慶祝一百六十週年紀念的崇真會前身巴色會的宣教士韓山明牧師、黎力基牧師,應當時在港工作的德國傳教士郭士立牧師的呼籲,同船前來中國並以香港為基地向廣東沿海地區宣教,並在香港設立教會,同時在華南地區深入農村、興辦教育、醫療及社會關懷,並努力推動教會自立。

  鍾牧師透過數個百多年前的郵封,與會眾一同回顧了上述珍貴的歷史片段,更指出禮賢會與聯會關係十分密切。聯會在一九一五年成立時,禮賢會為七所發起教會之一。該會元老王愛棠牧師更出任為聯會創會時之書記,並於香港日治時期出任主席,帶領香港教會度過艱苦的三年零八個月。歷年來,該會羅彥彬牧師、陳翼堅牧師、李志剛牧師、張景文牧師、龐建新牧師及鍾健楷牧師亦相繼擔任聯會各項要職,忠心地推動香港教會的聯合事工。

  除了當日的感恩崇拜及聚餐外,禮賢會將於九月二日,於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舉行會慶音樂會;並計畫於稍後時間舉辦研討會,探討教會在急劇改變的世代中,如何繼續履行耶穌基督的大使命。

一眾嘉賓與主禮人在感恩崇拜後合照。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樂韻心弦】

【輔導小百科】

【情理互動】

【情牽姊妹心】

【神學探索】

【交流點】

【讀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