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村酒樓情緣


2223 期(2007 年 4 月 1 日)
◎ 息息相關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不獲領匯續租的慈雲山鳳德樓海鮮酒樓昨天結業,遣散百多名員工,不少街坊熟客專程光顧最後的午市,顯得依依不捨。......食客杜小姐更感觸落淚,她認為領匯做法殘忍。」女 《頭條日報》10.3.2007

  香港許多酒樓,尤其是屋村的大小酒樓,不知不覺間成了香港人的第二個家,所以一旦有這一類酒樓結業,坊眾都會若有所失。

  屋村酒樓的興衰,往往見證及反映香港公共屋村居民生活型態的變化和發展。以慈雲山屋村為例,六、七十年代的第一代居民大部分都是早出晚歸、手停口停的勞工階層,收入僅足搵兩餐糊口,上茶樓酒館更是匪夷所思。到八、九十年代隨著香港經濟起飛,屋村居民的收入增加了,即使不可能每個星期上酒樓,遇上特別的時節如母親節、父親節或年夜飯,也會一家大小到鄰近的酒樓開餐,漸漸酒樓成了屋村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以前香港人的年夜飯、開年飯等都是在自己家裡吃的。在過年前一個半個月,做母親的早已預備各種菜食物,尤不可或缺的是買來一兩隻雞,一直飼養到年三十晚才宰掉,那時候過年總有這份濃厚熱鬧的氣氛,廚房堆滿新年食品,廁所門口放著紙皮盒,裡面養著一隻雞,孩子們就喜歡餧它飯粒和菜葉,當它是可愛的寵物。但日久生情,幾天後媽媽拿刀霍霍要宰雞,孩子們就不忍心哭哭啼啼,以至媽媽要把兒女趕到門外,才可以專心把雞宰掉。

  一直到兒女長大,甚至結婚搬了出去,幾年後更生了自己的孩子,每逢過年回來團年就成了一個問題。不論是慈雲山抑或牛頭角、蘇屋村等,狹小的屋子根本容納不下三代同堂一起用飯,再加上祖父母已年邁,體力大不如前,宰雞沒氣力,燒菜亦感困難,最後只好到鄰近的屋村酒樓吃年夜飯,免卻一切的不方便。就是這樣,屋村居民和屋村酒樓結下了不解的情緣。

  酒樓門外的知客小姐,二十年前還是亭亭玉立的女孩子,今天已是珠圓玉潤的中年婦人。幫手寫菜的部長先生呢?今天已是半禿頭的伯伯,但對你們一家人還是照顧得無微不至。還有負責清潔的大嬸呢?她是看著你娶新抱和抱孫的,但傳聞幾年前已患癌離世了。這家酒樓可算是我們的另外一個家,一切盡在不言中。

  現在酒樓結業了,熟悉的友人各散東西。三幾十年的情誼敵不過資本主義經濟的規律,惟有說聲珍重再見。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樂韻心弦】

【輔導小百科】

【情理互動】

【情牽姊妹心】

【神學探索】

【交流點】

【讀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