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學校教育的最終目的


2180 期(2006 年 6 月 4 日)
◎ 專題 ◎ 陳加恩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每天翻閱報章,不難找到一些與教育有關的新聞,有些報章更設有教育版或家長版,這反映了香港人對教育的重視。

  近年因香港經濟轉型及全球一體化的影響下,教育改革應運而生,教育界出現了很多矛盾,甚至發展了一些負面的情緒和態度。特區政府在回歸後投放在教育上的資源實在很多(每年約五百五十億,政府每用一百元便有廿五元落在教育工作上),當然投資大期望也相應大,政府和家長都問:「本港學校教育最終要培育出怎樣的學生?」

  教育改革提出了對新一代學生的期望:樂於學習、善於溝通、勇於承擔和敢於創新。同時教統局盼望學校特別關注學生在德育發展、資訊科技、解難能力和閱讀習慣四方向的發展。在課程方面強調發展學生在學習上的九項共通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運算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研習能力、創造能力、溝通能力、協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並訓練學生學會學習(掌握學習不同知識的方法)。為達成上述目標,教統局放寬辦學團體的辦學模式,引進了直接資助學校(DSS)和優質私校計畫,使本港的學校教育更多元化。為確保教育改革可以在各校落實,局方便推動反思文化及校外評估(ESR)計畫;今年九月便引導全港中一學生踏進「三三四」新課程。

  政府在推動教育改革上的決心和努力是有目共睹的。在改革過程中,不免引起很多利益衝突及優勢重新整合,使教育改革變得十分政治化。雖然近年本港學生在多項國際比賽∕測試中屢奪佳績,但仍然有很多家長和僱主對我們學生的表現未感滿意。

  筆者想問:當社會忙著討論教育改革之際,教會、教會學校和信徒(家長、學生和教師)在這個教育改革中扮演著甚麼角色?我們有否發揮「光」和「鹽」的功效?一般教會學校也有提供正規或隱性的生命教育,希望基督的生命透過教師的經歷和演繹灌注學生的心靈,孕育出有基督生命的新一代薪火相傳。問題是基督徒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有沒有認真思考:基督教生命教育的核心價值是甚麼?(與其他生命教育有何分別?)基督教生命教育的課程包括了甚麼?如何落實推行?校政和各項制度是否根據我們的核心價值而制定?

  學校的核心價值要建基於聖經真理,所以學校的所有成員(包括校監、校董、校長、教師、職員、工友、學生和家長)應好好學習神的話語,未信主的家長和學生也可明白基督徒的價值觀,他們可以欣賞和監察我們的一言一行,可以將榮耀歸給神。很多學生和家長都是因明白神的話語和見到基督徒的好見證,在聖靈的感動下接受救恩。

   在人文主義和無神論思想高漲的時代,我們必須檢視自己所學習的,更要小心我們所教的。基督徒教師必須有基督生命的立場,也要明確告訴學生聖經的真理立場。在教學上我們可以幫助學生:

  (1)欣賞天父創造奇功(包括時間、空間、能量)

  (2)欣賞天父賜給人類的種種才能(包括文字、音樂)

  (3)明白耶穌會怎樣做(What Would Jesus Do? (WWJD))

  (4)經歷聖靈的提醒和安慰(包括學生違規後悔過)

  學會凡事感謝神

  學生的眼睛是雪亮的!學校的各項制度是否也包括了WWJD的概念?學校的獎懲制度是否建基於聖經真理?在我服務的學校中並沒有「功過相抵」的安排,我們要明確地告訴學生:我們的過犯不能靠自己的功德來抵償,我們要求主的赦免和「受害人」的原諒。我們的初中學生必須參加十三支制服隊伍其中一隊,當他們在隊中表現優秀,便會得到欣賞,這些忠心又良善的學生可以服侍和管理一個小組(同時肩上會加上一個小小的標記)學生便是這樣成長和學會承擔(太廿五14-30)。

   求主賜我們饑渴慕義的心,好好學習神的話語,認真實踐,以至家長和僱主在學生身上見到主耶穌的生命,將榮耀歸給天上的父。

  陳加恩(馬錦明慈善基金馬可賓紀念中學校長)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專題】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太太你好】

【大雀鳥小雀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