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一妻」與中國傳統婚姻


2180 期(2006 年 6 月 4 日)
◎ 真情真性 ◎ 馮國強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有些提倡多元化家庭(認為一夫一妻、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多夫多妻、同性婚姻等有同等價值)的人,為攻擊傳統一夫一妻制,就說「一夫一妻及子女」的核心家庭制度只是「近代西方主義的產物」。這實在是一種缺乏歷史常識又要裝作很懂歷史的論述。

  雖然有論者如劉達臨認為傳統中國婚姻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但依《唐律》的規定:「諸有妻更娶妻者,徙一年,女家減一等;若欺妄而娶者,徙一年半,女家不坐各離之。」《唐律》對後世各朝的法律影響甚巨,是一個重要的參照。「一夫一妻制」是傳統中國社會的主要精神、主要規範和主要現實,反而「一夫一妻多妾」制度是例外、非主流。那些想借中國傳統來貶抑一夫一妻制的人,大概捉錯用神。

  事實上,「核心家庭」也許是近代西方主義的產物,但「一夫一妻」制卻從來不是。以我國來說,自漢武帝獨尊儒家以降,儒家式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的五倫關係,本質上是以一種家族式的宗法倫理秩序,將整體鬆散的農業國家以一種穩定、實位(如「妻子」只能有一個)和差序式的倫理秩序去聚攏並團結起來的開創性設計(起碼當其時是如此)。數千年之帝國穩定秩序和發展,正是以家庭、家族和宗族的穩定和倫理為前提的,而「一夫一妻」制則正好較符合儒家秩序要求「穩定」的前提。觀諸歷史,這種儒家倫理秩序一直被重視、實行和反映於國家政策;歷朝歷代中,妻、妾、婢從來不具同等家族和宗社地位,明代更且限制官員之納妾人數。可見傳統中國的倫理與程度,一直盡量遏止「一夫一妻」以外的制度成形。

  歷史似乎告訴我們,一夫一妻制並非近代西方文化的「獨特」產物、獨特「國情」,也不一定是由基督教文明「強加」給社會大眾,而是有一定的人性心理、群體倫理的基礎。提倡多元化家庭的人,企圖將一夫一妻制狹隘化為某個特殊時、空、品味的產物,目的就是想暗示一般人大可不必跟隨,毋庸困擾於一夫一妻制。

  那些說甚麼「一夫一妻」制是近代西方主義之產物的人,其實是在信口開河談歷史,缺乏對歷史的尊重。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專題】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太太你好】

【大雀鳥小雀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