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80 期(2006 年 6 月 4 日) ◎ 交流點 ◎ 袁天佑(循道衛理聯合教會香港堂主任牧師)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最近有人將一位阿叔在巴士上粗言責罵另一位在車上的青年乘客的短片放在網上,據聞上網看的人次達幾百萬次。那位阿叔的責罵中,除了粗口外,其中一兩句也值得我們深思。他向那位青年說:「在社會上每個人都有壓力,你有壓力,我都有壓力,......。」這位阿叔所言也有道理,壓力使人心情暴躁,容易與人產生衝突,結果是在社會與家庭中出現不少不幸的事。
由七月一日起,政府推出了五天工作的措施,希望藉此可以減輕工作輕力,多點時間與家人相處。雖然這措施引起了不少批評,例如換湯不換藥的工作時數不改,還影響市民在星期六所得到的服務,但這也是好的開始。不知甚麼時候,普羅大眾市民(包括教牧同工)也可以享受這福氣?
壓力不只是由於工作時間長,也來自社會的價值觀。物質掛帥,令人感到生活的目標就是要爭取成就,成就帶來金錢的回報。進修增值便成了工作以外忙碌的事。對自己的期望如是,對子女的期望也是這樣,於是為子女安排名校,課餘補習或做補充練習,參加課外活動,又提供最好的電腦上網等設備。結果是:就算工作天數減少,但仍沒有時間可以與家人相處。
不是增值沒有意思,只是除了為物質生活而增值外,還有內心生命的增值。
耶穌說:「你們要謹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貪心,因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凡為自己財,在上帝面前卻不富足的,也是這樣。......不要為生命憂慮吃甚麼,為身體憂慮穿甚麼;因為生命勝於飲食,身體勝衣裳。......你們哪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路十二13~34)
要建立豐盛人生,不只是與子女建立共同興趣,還有共同建立人生觀。「生活簡單就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