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共讀助子女成「愛書」人


2135 期(2005 年 7 月 24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羅乃萱(左二)與潘明珠(右一)在會上分享培養子女閱讀興趣的心得。

   家庭基建於七月十三日舉行的新書發布會上,公布該機構進行的一項調查結果;兒童文學創作人潘明珠及家庭基建發展總監羅乃萱亦分享培養孩子閱讀興趣的心得,羅乃萱指出家長與孩子一同閱讀,是培養孩子閱讀興趣的良方。

  羅乃萱首先分享家庭基建早前進行的「本地父母與學前兒童共讀的狀況」調查結果,調查訪問了九十八名育有零至六歲幼兒的父母,結果發現被訪者每週與孩子共讀的平均時間為五點五小時,母親平均約七點五小時;父親則只有三點五小時,而每天共讀的時間不到一小時。有趣的是菲傭與孩子的每週共讀時數比父親還要多,有四成的父親完全沒有花時間與孩子共讀,可見父親在應付忙碌工作之餘,亦需要撥出更多時間爭取與孩子共讀。調查亦發現沒有閱讀習慣的父母,他們與孩子共讀的時間會較少,向孩子說故事亦會感到困難。

  受訪的父母表示,與孩子說故事時「會感到困難」的共有四成,而困難多是「提不起幼兒的興趣」和「工作後回家感到時間和體力不足」所致;表示「不會感到困難」的則有六成。

  至於父母選擇的童書類別方面,以童話故事及生活應用佔大多數,其次是數學語言、道德教育及宗教信仰。有六成父母會與幼兒共讀英文書籍,四成共讀中文書籍。原因相信是與坊間出版較多幼兒英文童書,及社會較看重英語教育有關。另外,僱有外籍傭工也可能是主因。

  羅乃萱認為,父母自己不愛閱讀,其實很難強迫孩子去愛上閱讀,父母應成為孩子在閱讀上的好榜樣,並營造一個充滿書香的閱讀環境。此外,親子共讀亦是吸引孩子閱讀的好方法,可是不少父母未能運用這方法,例如所有受訪者皆會利用睡前時間跟孩子說故事,只是很多時父母把說故事看為幫助孩子入睡的辦法,這樣便很難達到吸引孩子閱讀的效果。

  她建議父母應當選擇一些孩子不會分心的時間,說故事時投入感情、聲調,並嘗試和孩子討論結局,給予孩子思考和想像的空間,持之以恆,便能和孩子一同享受親子閱讀的樂趣。透過親子共讀,除了可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亦可幫助父母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陪伴他們一同成長。

「親子共讀」方程式

  怎樣可以透過親子一同閱讀書籍,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家庭基建整合了多年訓練及輔導的經驗,提供以下十項建議:

  1. 父母積極參與,爸爸主動投入
  2. 做個愛書的父母
  3. 做個愛書的父母
  4. 及早開始
  5. 設定固定的時間
  6. 輕鬆愉快的氣氛
  7. 情感豐富,抑揚頓挫
  8. 善用優質繪本、字卡和海報
  9. 善用多樣化的教材
  10. 適時的角式互換

閱讀開啟孩子思考之門

  資深兒童文學創作人潘明珠以Pearl一字,分五個重點向家長剖析選擇兒童讀物的需知。第一個重點是「遊戲」(Playing),她指出遊戲是一個上佳的教育方式,故此有遊戲性質的兒童讀物,例如故事書可讓孩子享受一個快樂的閱讀經驗,而快樂是培養孩子開朗、正面性格的重要條件。第二個重點是「啟迪」(Enlighten),她指出好的讀本有啟迪作用,能潛移默化地傳達德育信息予小朋友,效果遠比直接教化理想,她建議家長向孩子說故事時,多給予孩子思考空間,讓孩子自己揣摩故事要帶出的信息。第三個重點是「行動」(Action),她認為優質的兒童讀物,能向小朋友傳達積極的信息,鼓勵小朋友以積極的態度解決困難。第四個重點是「真實」(Real),她強調雖然故事是創作出來的,不過要有真實的感情才有感染力,吸引小朋友追看。第五個重點是「愛」(Love),對小朋友來說,愛是較抽象的概念,透過閱讀故事,便能夠更立體地了解各種的愛。

  當日並介紹家庭基建新出版的兒童讀物「喜閱成長系列」,其中四本由英國插畫師Josephine Kinsman創作及繪畫,故事較生活化,她並將英國鄉間優美景物融入書中的插圖,構成獨特的風格。另一本「比比的垃圾桶」則是本地創作,負責插畫的Seemon Ho向本報透露,她刻意用上鮮豔的色彩,構圖亦較現代化,以配合故事內容的風格,希望能引起小朋友對閱讀的興趣。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雲彩見證】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中年信徒】

【教會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