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鐵沿線流傳的免費報紙不知不覺間居然會發展成肥田,我們已走到了一個怎麼樣的資訊時代呢?商人辦報其實給我們打造一個怎樣的信息社會呢?很深印象的一幅圖畫,是在一個早上的地鐵車廂內,看見一排座椅上幾乎每個人都捧著《都市日報》很專注的在看,那一刻我突然有種讀者集體意識如此被主導的恐懼。
一份由廣告客戶支持的免費報紙,辦報理念及編輯眼光是怎樣的?那經過剪裁取捨的資訊內容給讀者局限於一個怎樣狹窄片面的世界觀?當然可幸我們活在一個言論自由信息流通的社會裡,讀者可以伸展觸角去接觸多元資訊,去認識社會的多元面,免費報紙總不致去到壟斷信息市場的地步。
然而我卻聯想到我們在公共傳媒空間的基督教免費報紙,這包括了在坊間報章定期購買用作傳福音的版面。我個人也曾在這樣的傳播機構工作多年,一直撫心自問在這公共空間所宣揚的見證和教會事工,到底在傳遞的是怎樣的福音信息呢?
當我們說我們可以進入尋常百姓家,甚至可以入大陸,但我們帶給讀者認識的,是一個怎樣的神?透過那些經精心取材的、成功的、感人的見證,那些興旺的教會事工,到底我們要展示的是一個怎樣的天國觀呢?抑或如坊間免費報紙的層次,僅止於在宗教市場推廣一種貼上基督教標籤的屬靈消費?
免費報紙雖云免費但在多元社會裡仍不足以成為主流,我深以為憂的是我們免費的基督教報紙,反而會讓讀者將那些迎合市場需要的福音信息看為福音的全部,結果永遠給市場淘汰出去了。
符碧珊(香港基督徒新聞從業員團契)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雲彩見證】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中年信徒】
【教會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