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學制改革與課程改革


2110 期(2005 年 1 月 30 日)
◎ 時事透析 ◎ 麥慧文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教統局推出高中學制改革(由現時五年中學、兩年預科、三年大學,改為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四年大學,簡稱「三三四」)第一期公開諮詢已完成。教統局從收到的二千八百份意見書及三百八十所學校交回的問卷,已經得出一些初步的結果:

  三三四的學制改革應是公眾共識。為甚麼?大概是因為將中學會考及高等程度會考合為一次考試,對老師(學校)、學生及大專院校都有一定吸引力。

  三年高中的制度,最初建議由二零零八年開始,現傾向延後一年實施,以便中學有更多時間制定課程及培訓老師,又讓大學有充裕時間興建教學樓房。

  公眾對課程改革的意見頗為分歧。因為將來高中學生除中、英、數及通識教育外只需再多修一科至兩科,究竟學校原有的課程及人力資源如何轉變符合新學制的要求?而公眾對通識教育科的討論尤其激烈。

  除了由於通識教育的課程內容仍未清晰、有關的師資培訓配套未知是否足夠等問題外,引入人文色彩濃厚的通識課程後,舊有的人文課程(即俗稱「文科」的科目,如:地理、經濟、中史、歷史等)所需的專科教師將大為減少,這是教育行政者及業界老師特別關注的。目前在小學出現的縮班潮會不會稍後在中學出現仍是未知之數,但目前任教「文科」的老師能否順利透過再培訓轉教通識教育實在是很大的疑問,而要求他們轉教中、英、數是更困難的,因為本來非受該科訓練而要通過基準試實非易事。當局雖然保證超額教師可以保留五年,但估計有三分之一的中學會受「超額教師」的問題影響。

  其次,以專題討論為主的學習模式對學習能力有差異的學生將會造成知識上的「貧富」愈來愈懸殊的現象,這也是值得我們關注的。舉電腦和資訊科技的學習為例,由於電腦及互聯網的普及,每個人都可以利用「上網」不斷尋找新資訊,再加上有系統的學習及討論,知識建構實在比以往的日子更快速及更有趣。但有調查顯示,不少青少年終日只沈迷下載歌曲、互通短訊或忙於在線遊戲。相對於不斷學習的學生,此消彼長,學問的貧富懸殊立現。不少人擔心對學習能力有差異的學生及教導他們的老師來說,通識教育會否是一場惡夢?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中年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