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字一圖想說明讀聖經的方法非常之多,但對信徒來說基本功還是要自己直接讀聖經,否則很容易捨本逐末,研究聖經而沒聽到神說話。
筆者在這裡想介紹一些最簡單不過的徒手讀經法。為甚麼徒手呢?香港的基督教出版社,近年來出了不少各式各樣輔助讀經或解釋聖經的書籍,有些更有彩色圖片配合,甚至也有光碟版。因此,信徒讀經與研經有不少的工具書和參考書可借助。這卻造成一個副作用,就是信徒減少了直接讀經,或者更值得關注的是減少了自己直接讀經的信心;誠惶誠恐,第一時間便想看看專家如何解釋,有甚麼背景資料可供參考,免得解釋錯誤。如果加上英語更是有看不完的資料,各式各樣,有些內容吸引,又有幫助。因此,尤其是熱心研經的弟兄姊妹,更大可能漸漸減弱徒手讀經的習慣與樂趣。
事實上,自己看聖經,與看參考書、解經書,二者是要同時進行,不宜偏廢。我們絕不輕看歷世歷代,神的僕人、使女、聖經專家、學者畢生對聖經認識的心得與洞見;但我們同時不可疏忽自己讀,自己發掘,自己思考經文的重要性。
以下我想建議一些徒手讀經法,希望可以協助加強或重拾讀經的動力與興趣。第一個方法乃是讀標題。其實「看標題」對我們並不陌生,現代社會資訊發達,報章愈來愈厚,若真的要仔細讀一份報章中所有的內容,相信半天還讀不完!通常我們只會選擇那些有興趣的內容或報道來看,又或因時間有限而只看大標題。但大部份人卻很少運用讀標題這方法來讀聖經。試問做基督徒這麼多年,你有沒有一次過看馬太福音的標題?創世記的標題?啟示錄的標題?以賽亞書的標題?
方法應一點困難也沒有,一講大家就會做。花時間也不多。就算看一本章數較多、篇幅較長的書卷的標題,十多分鐘也可完成了。你不妨儘快嘗試,讓它不只屬觀念,乃是親身去經歷這樣讀經的樂趣吧!
許多弟兄姊妹試用這方法,都感到它具有相當積極的作用:在短短時間內看完一卷書的標題,很有成就感。試想同時看完四福音,甚至加上使徒行傳的標題,也不用一小時。那麼把新約的標題看完一次,大概兩小時也足夠了。
其實要點並不是快。透過看標題有個概覽和鳥瞰,好對全卷書有個大約的感覺和印象。對一卷熟悉的書卷,就是一個溫習,並提起興趣去翻看某些較模糊或有趣的經文;對陌生的書卷,這就是個初步的接觸了。
看標題雖然需時不多,卻已經可以有不同的觀察與發現,成為進一步研讀方向的提示。如果翻讀多幾本譯本,如《現代中文譯本》、《新譯本》,從標題的異同中,可能有更多、更有意義的發現,叫你驚喜。
有一次我讀但以理書,先嘗試了解但以理的背景,於是翻看註釋書,閱讀關於巴比倫帝國和它的幾個皇帝:尼布革尼撒、拿巴尼度、伯沙撒;瑪代波斯帝國和古列、甘拜西、大利烏一世、亞哈隨魯、亞達薜西一世;希臘帝國與瑪加比革命軍等等。
忽然我想到,為何不試用讀標題的方法,不是讀但以理書的標題,乃是先讀列王記上下的標題,然後接到但以理書頭一章的八節,我覺得如此溫習得來的歷史背景頗有幫助,好像能進入但以理時代的脈膊。
跟著讀到但以理書九章二節:「就在他(大利烏)在位第一年,我但以理從書上得知耶和華的話臨到先知耶利米,論耶路撒冷荒涼的年數,七十年為滿。」平常的做法,是翻到耶利米書廿九章十節找到經文出處就滿意了,這次我由耶利米書第一章開始看標題,間中也會停下來看看某段的內容,直到廿九章十節,並繼續看完全書。完了感受與只看廿九章十節這一節很不一樣,經文活潑許多,更體會這節的背景,意思與神的心懷。
最近一同學告知,他近來修讀「先知書概覽」,於是採用讀標題的方法讀各卷先知書,包括希伯來聖經的前先知書(書、士、撒、王)和後先知書(賽、耶、結、十二小先知)。他感到可以在短時間內對這些書卷作出概覽和鳥瞰,再閱讀指定課本《 世紀舊約導論》時更容易掌握及了解書本的內容。
讀標題是一個值得嘗試的方法,它也突破了我們太習慣的一章一節看的讀經速度。多運用這方法,會嘗到其中的好處與趣味,這方法很方便與其他方法結合變化運用。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細說心語】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