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篇~停一停,想一想


1925 期(2001 年 7 月 15 日)
◎ 親密家庭 ◎ 鄭譚佩雲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某日與朋友閑聊,言談間朋友問及我怎麼有那麼多材料和靈感寫此欄。我笑說每月一稿也不是太辛苦。因為一個月來總有些值得記下來的體驗。豈料近日接獲通知,改以一個月四篇,一方面讓讀者能有連貫性,另方面也讓此欄的作者可以一氣呵成。我把這個輕微的改動與友人分享,友人再問同一個問題時,我頓時不知如何回應。

  雖然一個月來每天均有不少事情發生,但值得記下來的體驗和反省未必很多,而且教養兒女的事,總有點老生常談的感受,難免會舊調重彈。

  友人的問題也讓我更想深一層,為甚麼一些看似芝麻綠豆的瑣碎事,竟然足夠寫成七百多字的小文?為甚麼津兒的幼稚舉動和行為思想,能牽動我的思緒?

  有人說文人多大話,也有人說文人多是有點傷春悲秋,多愁善感;但無論如何,我相信文人之間的最大共通點就是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以思想和反省的機會,因而能較別人多一些話、多一些感受。

  我想為父為母的,其實也需要這樣,不要輕易放過任何一個思想和反省自己教養兒女的機會。我相信不少父母也聽過這一句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先及最好的老師,同樣,孩子也是父母最先及最好的導師,教導父母如何作父母。

  不管你育有多少名兒女,每一位兒女都是獨特的生命,需要我們作為父母的獨特的管帶和教養。若父母自身一成不變,不多反省自己;也不多思考教養孩子的模式,即使積極參與親子講座、工作坊,但卻不思變、不肯變的話,那最終賠上的都是孩子和自己!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細說心語】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