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統籌局局長羅范椒芬在當教育署長的最後一天,有感而發的說:「(教育界)咁多好人,點解夾埋晒發生咁多事?」除了教育界,我同時想到了教會。她呼籲教育界要建立包容的文化;我想教會也應該。
說也奇怪,按照聖經的教導,基督徒應該是最包容的;但事實上,不少基督徒十分執著於本身的意見,似乎把這種執著投射為對真理的執著,以致往往為了旁人看來無關痛癢的事情,爭辯不休。例如崇拜應該唱《普天頌讚》還是唱《齊唱新歌》、教會舉辦的課程可不可以收他會學生........。
不論是《普天頌讚》還是《齊唱新歌》,只要能引領會眾敬拜上主的就是好詩歌;不論是教友還是非教友、是本會教友還是他會教友,只要願意用心學習神的話語,教會便應該盡量安排~信徒主動參加課程、學習神的教導,這不是件很美的事嗎?........
我最欣賞商人的目標清晰、思想靈活、懂得變通,只要符合最終的盈利目的,事事有商量,沒有甚麼不可以的,遇有意見不被接納時,會講「無所謂啦!」「算啦!」
也許有人會駁斥我:「(有些)商人就是可以不擇手段,不顧原則,難道我們基督徒也應該學習嗎?」~這就是問題了。爭論甚麼呢!我又沒叫大家學做商人!我只是請大家多講「無所謂啦!」「算啦!」而我工作上接觸的多個行業人士中,的確以商人最圓滑,不會跟你平白無事的爭論一番,勢利是必然的,但他們會照顧着不令人感覺難受。
當一位弟兄姊妹提出某些想法,往往有另一些弟兄姊妹提出很多質疑,彷彿在舉行論文答辯,最可恨的是,問題根本無關宏旨。這麼一爭論,大家以後就不敢放膽說話,說每句話之前都要慎重考慮會否引起不愉快的爭論;這種不敢說話的生活有甚麼好!提出質疑的人又守住了甚麼「真理」!
溝通的目的之一,應該是設法明白對方的想法,而不是透過提出質疑來表現自我的優越。教會裏在在都是好人,若能建立一個更包容的文化就好了!
禾月(香港基督徒新聞從業員團契)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溪水旁】
【教會圖說】
【探病錦囊】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每月快訊:天地線】
【每月快訊:專題】
【每月快訊:總言之】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