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低迷下,人人都勒緊褲帶生活,大公司對公益金的捐助也減少,反而草根階層成為捐款的主要來源。」(《星島日報》27.6.2000)
仗義每當屠狗輩。餐搵餐食的草根階層又贏了美好的一仗,在九九至二零零零年度的公益金捐款收入中,大部分都是來自每次幾十元至數百元的小額捐款,反而過去捐得闊綽的大公司,都大幅度減少了捐款。
耶穌曾欣賞那個捐出兩個小錢的窮寡婦。我想這位窮寡婦為甚麼會得到耶穌的讚賞呢?除了因為她盡獻所有,更是因為她沒有小覷自己只有兩個小錢。許多人不肯幫助別人,不是因為缺乏愛心,乃是他以為自己的力量有限,幫人也沒啥用。使徒保羅勸勉我們「行善不可喪志」,正是指出行善的阻力不是缺乏動機,乃是缺乏「不計成效得失」的那份志氣。
行善需要志氣,需要恆心和毅力。最容易阻礙我們行善的,就是「妄自匪薄」的自貶心態。我是甚麼材料?我有甚麼能力?我有甚麼資格去幫助人?單是問這幾個問題,已令我們灰心喪志了,再提不起勁去行善。行善不可喪志,保羅一針見血指出了問題的癥結。
去年公益金收入共二億一千多萬,相比於每天的股市交易絕不是一個大數目。但我們感到欣慰的,是本港的草限階層在這個經濟低迷的日子,仍然樂於捐輸,集腋成裘創出了佳績。
捐款有許多可能的場景,有慈善晚會,有電視轉播的大騷,有天天見報的善款BALL場,但最感人的,還是那位窮寡婦投下小錢的那個側影,這裏沒有鎂光燈,沒有電視直播,沒有曾志偉在旁邊打渾,但卻是最美麗的一個示範。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溪水旁】
【教會圖說】
【探病錦囊】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每月快訊:天地線】
【每月快訊:專題】
【每月快訊:總言之】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