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篇:我家掃墓記


1871 期(2000 年 7 月 2 日)

◎ 親密家庭 ◎ 麥張偉芬


  中國人傳統重慎終追遠,追思先人的恩情和典範。不過,這種文化卻披上了民間信仰的迷信風俗,拜祭先人便變成了在世後人對祖先的供奉。每年清明及重陽節,都是孝子賢孫到先人墓前祭祀燒香,除了表達對他們的懷念之外,其實也相信這些祭祀行為是會直接影響先人在另一個世界的生活。

  基督徒如何用合宜的方法,去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恩情和情意,亦即是如何藉此顯出我們對此有不同的信仰和盼望,實在是一件重要的事。那麼,我們怎樣引導孩子領會這個道理呢?我相信父母應著重每年掃墓的日子。(不要在兒女面前強調「拜山」這詞語,我們不是「拜」甚麼「山神」,而是掃墓。)這是教導孩子面對生死、明白基督徒的盼望,以及對親情重視的機會。

  父親於去年八月安息主懷,在他離世之前,我們經常在週一下午帶著三個兒子到老人院及醫院探望他,雖然每次探望時間都很短暫,但是在這一段日子中,孩子們卻留下很深刻的經歷。現今三歲的小兒,也提及去探望外公的事,他想現在也到醫院探望睡著了的公公。今年清明節,我們夫婦帶著兄弟三人到墓前追思,這是他們第一次為一個很親近的人掃墓。一星期前,我們夫婦已跟他們談及掃墓的安排,希望大家慎重其事,在家中再談及公公過去的往事,以表思念。掃墓當日,三個兒子也算聽教,我們就用了以下齊齊參予的精神和程序去追思上帝的恩典,並讓孩子對至親所付出過的恩情存感激之情,這樣才能真正體驗中國人慎終追遠的傳統,亦能更深明白基督信仰中的恩典和道理:

  1. 一同清洗墓碑

  2.   

  3. 肅立墓前

  4.   

  5. 一同追談有關公公的往事

  6.   

  7. 默禱追思(為公公過往對家庭的付出感謝神)

  8.   

  9. 每人獻花一枝

  10.   

  11. 父親簡述公公現安在何處及上帝復活的大能

  12.   

  13. 父親為公公及現在仍存活的後人開聲謝禱作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