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早前鏗鏘集報道一班同性戀中學生聯合起來爭取別人的認同。當節目說到社會上有甚麼排斥他們的聲音時,他們便指出其中一把聲音就是基督教信仰。而這節目的網上討論區的情況則更糟,基督徒被多次抨擊為「自義」和「偽善」的一群。
時至今日,香港的同性戀者仍然是蟄伏的一群,不像歐美的同性戀組織經常遊行示威爭取權益,所以一般香港市民往往不留意到同性戀這現象,難怪香港的教會對同性戀這種罪採取「敵不動,我不動」的政策。但是,隨著「平等機會」和「反歧視」這些概念的普及化,同性戀者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更主動地爭取別人對他們的認同,而這班中學生的行動可能就標誌著香港同性戀活動的開始。恐怕這時香港的教會和同性戀者之間的嫌隙會擴大,而我們也可能會因「自義」和「偽善」的罪名而陷於更加尷尬的處境。
我們必須堅持聖經的立場,同時又要對這被社會歧視的一群多加關心,才可實踐基督愛罪人的精神。節目反映同性戀者的景況:害怕別人不接納自己,甚至自己也不接納自己,以致內心常常充滿掙扎。他們實在需要神的愛和人的關心。
我想神其實已為我們開了一條路。同性戀者往往不敢在日常生活上公開身分,以致他們之間的社交通常都在網上進行。香港的基督徒其實可以在網上開拓同性戀者事工,由有學識、智慧和經驗的長執作監督,以互動形式向同性戀者宣揚基督,一者可向公眾澄清我們對同性戀者的觀點;二者可讓同性戀者知道基督愛他們。我相信這是可行的。
香港的教會和同性戀者之間的衝突還未至於像歐美國家般激烈,但願我們能夠把握時機,趁黑夜未臨以愛心和智慧正視這衝擊。
李仲輝(讀者來函)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探病錦囊】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