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不想再聽的說話(下)


1881 期(2000 年 9 月 10 日)
◎ 父母也EQ ◎ 余德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不好!」、「太貴!」、「你唔掂!」、「誰找你?」、「第日點算?」都是使子女對父母產生懼怕的說話。

  難道不說嗎?身為父母怎忍心看到子女「唔掂」?

  不錯!父母的天職就是要「教」子女,教的動機沒有錯,只是「如何教」出了問題。

  EQ是指有高度反省自己的能力,首先要放下「我是必對的」心理,同時也要放下「子女是必錯的」這心理包袱!

  對話的英文DIALOGUE含有「通過」(DIA即THROUGH)和道理(LOGOS)的意義。

  「通過彼此交換的道理」就是對談的本意。你有做到這過程嗎?你要:

  (一)把你的「假設」告訴子女:

  例如今夜返家不宜逾九時,因為這居住環境在每晚八時後已經很少人往返,故此在太僻靜的地方易被壞人選中做壞事,所以不好過八時半(最遲九時)便要返到家中。

  (二)請子女把他們遲些返家但又不懼怕危險的假設告訴你:

  他們可能會說:「在那聚會完後,有三兩位團友會一塊兒途經家門,故此約九時半完聚會的情況下便有機會在十時返抵。反之,若一個人獨自早走,便要在八時半至九時內冒著單獨步行回來的風險了。」

  當我們願意將自己見解背後的假設告訴對方,我們會覺得大家的道理都有可欣賞之處。

  明顯在上述例子裡都各自考慮如何保障安全。

  有時我們太早估計子女是幼稚不懂思考的,因此放棄研究他們的假設,更不願意告訴他們你的假設。

  父母與子女缺少這種交流常導致對雙方的判斷不準確。關係疏離由此而起!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探病錦囊】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