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西與出埃及記~中國版(二)


1872 期(2000 年 7 月 9 日)
◎ 古道今詮 ◎ 梁元生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在未詳述黃氏這次領民眾「出埃及」之前,讓我們先檢視一下作為這個遷民運動領袖的黃乃裳,的確可以看到一些「摩西特質」。換言之,他具備以下數種頗像摩西的條件和特徵:

  首先,是他有着強烈的民族情感,甘心為自己的民族竭心盡力。一方面他憤恨日本的侵凌,另一方面也痛詆滿室之專制和守舊。其《紱丞七十自敘》有云:「為桑梓無聊賴之同胞闢一生活路徑,不至槁餓而死,且以遠女主之淫威,與夫專制之虐毒。」可見其心意之一斑。以後黃氏參加排滿革命,又力主杯葛美貨,反對美國虐待華工,其民族情感清楚表露無遺。

  其次,是他有着深厚的文化薰陶,對傳統的歷史、法律、經典,都有一定的認識。黃氏既有開放納新的一面,但也有深湛的傳統學問和文化根基,正如摩西之熟悉埃及人的法律和文化一樣。

  第三,是他具有虔誠的宗教心和傳道熱忱。在他接受基督教信仰之後,他信道行道,深受西教士和中國信徒的敬重,他不但關心桑梓的溫飽,也關懷他們的靈性生活。正因如此,當他召募鄉里、信徒移民詩巫時,才會有熱烈的響應和得到民眾的信任。

  

黃乃裳的「出埃及記」

  黃乃裳的「出埃及記」故事,是個大規模的民眾遷徒的故事。

  十九世紀的中國在滿清皇朝統治下的境況,猶如以色列人在埃及法老統治下的情形無異:人民生活困苦,處處遭受苛待,而中國基督徒更是苦不堪言,在封建王朝、儒家道統及排外主義的多重壓力和排擠之下,就像在埃及備受歧視和勞役的以色列人。當然,是否所有漢人對滿族統治者都懷有怨懟,不得而知,正如也不是所有的以色列人都痛恨法老,也有人在離開埃及之後仍然懷念舊地一樣。

  黃乃裳如何帶領大批的福建基督徒離開中國遠走他鄉?

  像摩西一樣,早年的黃乃裳認同滿清王朝,就如摩西認同埃及和擁護法老一般。黃氏雖主張社會改革,但無意推翻滿清政府。因此,他參加科舉,又入京幫助推行新政。可是,在百日維新失敗,康、梁倉惶出走之後,他也對清廷失望,自顧不暇,避走南洋。在新加坡居住期間,他一面主編《日新報》,另一方面四處勘察,因而認識了英籍的砂撈越統治者拉者布洛克(Rajah Brooke)邀請他在詩巫(Sibu)拉讓江流域從事墾殖事業。經黃氏親到詩巫察勘之後,認為可行,乃有大規模招工的計畫。

  黃氏在同鄉王長水介紹、女婿林文慶作保之下,於一九零零年與拉者布洛克簽約,並向拉者借款三萬元,回國召募墾殖工人。時值庚子拳變,各省之中國基督徒遭受各種壓力,性命也受到威脅。黃氏的招工計畫,恰好成了閩省基督徒避難紓困的機會。黃氏以福州美以美會作為聯絡站,主要福州、閩清、古田、永福等地之教友為對象。數月之間,把召募得的工人分批遣送出發,第一批七十二人,年底由力昌率領先行,經新加坡赴砂撈越,翌年二月抵達。第二批五百三十五人,由黃乃裳親自率領,一九零一年二月出發,三月抵新加坡,再到古晉,然後轉赴詩巫;第三批亦有五百餘人,亦由黃氏親率,一九零二年五月由福州啟行,六月抵達。至此三批墾殖工人共一千一百一十八人及數百婦孺皆已來到詩巫拉讓江河谷,並且每人分地五畝,開始從事農作。由於工人多數來自福州一帶,故詩巫便稱為「新福州」。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探病錦囊】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