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戲院


3027 期(2022 年 8 月 28 日)
◎ 讀者投稿 ◎ 陳家華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從香港直飛倫敦的旅程看了三部電影,印象最深刻的是《貝爾法斯特》,這是去年的製作,內容從一位九歲孩子彼狄的角度,看1969年在北愛爾蘭爆發的天主教徒和新教徒的政治衝突。

  影片開始時,顯示貝城的社區人情味濃厚,孩子在街上嬉戲,街坊一邊走路,一邊和鄰居打招呼,對長者更是尊重有加。彼狄一家是新教徒,父親和母親青梅竹馬,父親在英格蘭工作,一個月才回來一次,祖父母相親相愛。原本平靜的生活卻突然發生巨變:激進的新教徒襲擊幾家天主教徒,暴力衝突自此一發不可收拾,英國政府出動軍隊鎮壓。

  夫婦看着社區愈來愈不安全,激進分子向青少年滲透,軍隊鎮壓時會殃及池魚,父親在英格蘭的工作得到老闆賞識,有晉升機會,家庭因為去或留產生了激辯,彼狄和母親不願離開,怕在英格蘭不能融入社羣,口音不同會受到歧視。祖父反而較為豁達,他認為只要有足夠兩餐,飲飲黑麥啤酒,唱幾首地道民歌,便足可自處。那些人不是聽不懂口音,只是不願意聆聽。

  劇終時,整個核心家庭帶着簡單行李坐上通往船碼頭的巴士,留下來的祖母目送他們上車,剛失去丈夫的傷痛未愈,又添加兒孫離開的愁緒。

  劇中不少情景,對正面臨第二次移民潮的我們何其熟悉。當然,香港和貝爾法斯特面臨的情況大不相同。貝爾法斯特人經歷政治動蕩和暴力衝突;香港人生活在一個相對平穩的環境中,但為下一代尋找更多的自由或更好的教育機會移民。尋找更好的生活方式是可以理解的,香港曾是借來的地方,借來的土地,當借來的地方歸還時,變化無可避免。對移民來說,在一個新地方定居,每天都有新挑戰。並非所有新元素都是有利的,移民需要適應多種族的生活環境,經歷不同的氣候和不同的法規。就連看醫生、找工作、結交新朋友、娛樂內容與消費模式等日常生活也需要新的適應。

  去年七、八月,機場擠滿了帶着年輕子女移民的家庭,有些教會的伉儷團契走了七、八個家庭,走的比留下的更多。執事、詩班員、指揮,司琴紛紛退出,看似後繼無人,事工和活動似乎無奈地縮減規模。從好處想,教會可以鼓勵年輕一輩接棒,參與事奉,加速將接力棒傳遞給年輕信徒。同時社會的不確定性可以促使人們反思,也許更容易接受福音。

  許多老一輩決定留在香港。他們不願放棄熟悉的環境,卻要面對兒孫的離開,生活會更加孤獨,缺乏人際支持。教會需要多關心留下的長者,加強探訪和支援服務。丹麥哥本哈根和德國漢堡,正重新構想社區空間和設施的運用,目的是希望居住同一社區不同年齡層的人有更多的機會聚在一起,鼓勵長者積極投入新生活方式。教會也可以重新設計其空間和設施,為不同年齡的成員創造相互認識和了解的機會,也可組織一些活動給獨居朋友參與,及早辨識有無出現抑鬱癥狀或其他需要,鼓勵會友讓長者加入自己的生活圈子,實踐耶穌的命令:「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彼此相愛」(約十三 34)。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雲彩見證】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教會及機構短訊】

【牧心世情】

【珠峰南麓譯經記】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窮遊非洲未必窮】

【解讀綜合症】

【讀者投稿】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