嘥?唔嘥!


2965 期(2021 年 6 月 20 日)
◎ 心靈絮語 ◎ 李碧如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疫症橫行,上網看不同節目成了生活常態,偶然發現已故楊錫鏘牧師的講道錄音,遂成忠實聽眾,網上聽道可以反覆重聽,更能細細咀嚼,獲益良多。

  楊牧師講道研經謙厚平和,偶有發問者以不太客氣的語氣質疑他的分析,他總是心平氣和耐心回應,只是有一次,聽得出他語氣中帶了一點點「不平」。

  他講起當年從行醫改為讀神學,成為神學院老師,不少人明裏暗裏都表示「好嘥」;而同一時期,另一位醫學院師弟棄醫從商,卻沒有人認為是「嘥」。楊牧師講的時候並沒有作出道德批判,只用這例子指出不少人的價值觀就是這樣——把讀書跟賺錢掛鈎,書讀得多的人賺錢多理所當然,讀書多而竟然不去做多賺錢的工作,那就是「嘥」。

  也許,並不是所有人都這樣看讀書和賺錢的關係,不過,有這種看法的香港人卻的確相當普遍。「搵食」是我們非常重視的任務,讀書就是完成任務的條件,讀書多,學歷高,找到好工作機會就高,而好工作必然是薪高糧準,因此,辛苦讀醫卻不做醫生,就是放棄賺錢,怎不令人扼腕嘆「嘥」 ?

  其實,「嘥」與「唔嘥」是相當主觀的事。有人修讀商科卻捨金融行業去做音樂家,有人修讀文學卻跑去拍電影,有人修讀教育卻留家中相夫教子,究竟是不是「嘥」呢?那得看每個人對生活有何追求。

  如果楊牧師當年繼續當醫生,他不過是千萬醫生中的一位,即或是個仁心仁術的名醫,也只能讓他的病人得益,但當了神學院老師,幾多神學生受他春風化雨,其影響力如漣漪盪開,造就更多信徒。以我看,他不做醫生完全「唔嘥」!

  (註:「嘥」是廣東話,大概相等於浪費的意思,「唔嘥」就是不浪費之意。)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教會觸覺】

【城市心靈】

【天路歷程】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