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養祕笈


2759 期(2017 年 7 月 9 日)
◎ 教會觸覺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編者語:

  今期「教會觸覺」以座談探討「牧養祕笈」,邀請了四位不同背景的資深牧長分享他們在牧養教會方面的看法和心得。當中兩位張牧師更有師徒的關係,剛好印證了幾位牧長口中所言的「祕笈」:「與信眾同行,門訓他們作主門徒」!

 

 

 

 

  1.牧養有祕笈嗎?

  

  陳:我認為牧養可以有,也可以沒有祕笈。教會二千年來面對各種議題所得的經驗,對本會傳統有一定參照,某程度也可從管理、心理學等學科得到參照。另一方面說沒有祕笈,是因為每一間教會都有獨特處,天時地利人和,主任牧師的素質、團隊合作、教友素質、宗派背景以至社區因素都成為影響,因此牧養不能依書到老,要靠自己分析作合神心意的牧養。

  我對《牧者的翱翔》一書有很大體驗,很多時牧者帶着期望和理想進入教會,結果卻觸礁,牧者的責任應是親近和明白會眾期望,幫助他們成長。

  

  范:我非常同意陳牧師的說法,牧養沒有一招一式的祕笈,卻有像《笑傲江湖》中令狐沖的「獨孤九劍」,沒有特定招式,因狀態和對象而變。牧養需要以人為先,滿腹經綸反倒是最大危機,牧者要先進入羣體,並且融入其中。牧養若有祕笈也只是內功,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招式要因時因地而變;內功就是牧者自身的生命態度,與上帝的關係,是同行者的心法。

  

  張:第一是建立門徒,由幾個人開始,帶領自己的門徒,這些門徒繼續起來帶領其他人,一直承傳下去,果效很大。第二是依靠聖靈的能力,重點是醫治和釋放,解決人靈裏和癮癖問題,使他們恢復自由意志,不被魔鬼仇敵擄去。第三是要有開放的環境和文化,如果會眾不敞開心扉分享,他們不會得到醫治,也沒有見證可激勵弟兄姊妹。

  

  禪:牧養弟兄姊妹必先聆聽、認識和明白他們的想法,同時要為羊羣的生命祈禱,上帝自會餵糧給你去牧養別人。此外,要積極認識及發現羊羣的恩賜,誠實地指出他的不足,加以修剪使他為上帝所用。

  

  2.在知識爆炸、後現代及極度自我的分裂世代,牧養的重點應放在何處?

  

  范:我非常相信本質主義,不論世代如何,教會是甚麼就應按本質做甚麼。教會是耶穌呼召的門徒,每個年代的門徒需要實踐的事或許會有差異,但心志和態度是一樣的。很多時候,坊間教會對時代把脈後,就把心理學、輔導學等專業知識直接應用,以為可以拆解當下分化分裂、後現代、知識爆炸的情況。我會擔心因此而錯置了牧養重點,結果在社會混亂時牧師變成了業餘政評員、社會發展成功時變成銷售員;又或是社會充滿情緒病時變成無牌輔導員,然而,這一切都非我們的專業,而是不務正業。

  牧師的專業就是呼召人作耶穌的門徒,做好門徒榜樣。回應時代是重要的,但不應過分重視問題,因為我們的牧養重點千年如一日,就是效法基督,幫助世代裏的人看見耶穌,並與他們同行,透過了解,讓上帝話語火熱他們,以至在生活和世情上看見基督。

  

  陳:每代教會都在尋覓福音如何在世代中展現,但世界不斷在擺動,我們對時代把脈難以準確,因此捉緊神話語的本質尤其重要。羣體信仰的本質是生命與生命的連繫,是自我與外界關係的重建和復和,我們與世代推行不同的價值,在過度個人化當中,教會扮演着將生命連繫的角色,在小我與大我、個人與信仰羣體之間作出平衡。

  

  張:上一代人習慣思前想後才做事,現今年輕一代則是跌跌撞撞地嘗試,沒有想清後果,結果造成很多人際關係的破裂,網上又接觸到許多不良資訊,整個人的價值觀扭曲。所以牧養重點仍要先放在醫治釋放上,叫受壓制的人得着醫治。

  其次是針對家庭進行牧養,現今世界令家庭關係破裂,如果夫妻關係欠佳,子女成長過程也會衍生很多問題。所以教會開展很多家庭事工,邀請夫婦一起參與事奉和營會,又每月出版《好好家庭報》,影響及牧養有家庭需要的人。職場方面,我們會關心信徒如何與上司、下屬建立平衡的關係,以及看待工作的心態等,同時教導他們了解工作的意義。

  

  3. 請分享你的牧養理念和經驗?

  

  張:牧養對象很重要,一開始我只牧養四十多位近身門徒,透過他們一直承傳至第五、六代,所以我們是推動弟兄姊妹來牧養,而全職同工則做事工,信徒雖然不會帶領事工,但卻會參與其中做服侍,每人都要起來做牧養工作。

  

  禪:總結過去的牧養經驗,我覺得每一個生命是「被611到起來611」(編按:被牧養到牧養他人),就如以賽亞書六十一章一節般,人有很多傷心和靈裏憂傷,他們來到教會領受福音便得醫治,慢慢奉差遣起來牧養別人。現在教會有八百多位小組長,當中不少人曾經生命破碎,今天看到他們起來牧養別人,實在感動,所以牧養雖然很麻煩和花時間,但卻是值得的。

  

  陳:因為循道衞理的教制會調任牧者,故我們處理牧養時會表達承傳和改變,而非按個人想法去做。現時講壇主要以三代經課為主,有時也有感未能貼合牧養,因此在多年前引入門徒課程,鼓勵在團契小組與查經靈修結合,更深讀經,讓經文與生命對照,反思如何在生活中實踐,加強信仰強度。自此,有更多信徒願意投入事奉成為全職同工,今日已有八成牧者是本會子弟獻身。

  

  范:二零一六年香港聖公會通過了教會政策文件,以「如此信,如此行」作為教省未來的發展方向。我們強調門徒精神,並提出禱告者、朝聖者、同行者、見證人、僕人和管家六個門徒身分,希望讓聖公會成為與城市同在、為這城市存在的門徒羣體。

  在個人層面,我認為每個牧師的性格都不同,有些同理心較多,而我比較冷靜理性,適合在教友情緒崩潰時作出協助,釐清狀況,一起同行。Let the church be church,讓教會成為教會,我相信牧養就是同在同行,與教友一同發現上帝、自己和世界,是上帝給牧者的使命。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