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語竟當外語教


2759 期(2017 年 7 月 9 日)
◎ 城市心靈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一位中學老師因事轉教小學,一年後慨嘆說,她終於明白為甚麼中學生沒有求學動機,原來是小學讀得那麼辛苦。

  她說現時的小學生好忙好忙,給操練得頭昏腦脹;課後的活動又頻繁,往往至暮色四合才拖着魂魄不全的身軀回家。匆匆吃過晚飯,又開始做功課,每科起碼三四項,加起來最少十幾二十項,有些還要上網做,又或者巧立名目「親子作業」要父母一起做。到差不多十時許,孩子都倦死了,又要預備默書測驗,總之沒有一刻鐘可以停下來。

  這位老師是教中文的,我請她給我看看現時小一的中文課本,一打開真是嚇人!課文是那麼冗長,用字是如此艱深,單是講及動物園的一課,動物的名字竟是甚麼長臂猿、海獅、狒狒、鱷魚⋯⋯我說這些字筆劃那麼多,叫才得六、七歲的稚子如何記?

  老師說大部分小學生不喜歡上中文課,因為覺得中文太深,中文字很難寫,他們掌握不到。原來現時小學教中文是從教文法及部首開始,這真是大大的錯誤,完全當母語為外語來教授,結果當然十分不理想。

  我說「部首」是很抽象的概念,起碼念到小四、小五才可以引入。其實幫助小一、二的學生掌握「部首」,從而舉一反三,主要是在反覆的閱讀中領悟。

  我說只要給小孩子每天閱讀一兩則故事,裏面有「小狗」和「小狼」,漸次他已學會了「犬」這個部首,到他再碰到狒狒或獅子,他大概已推演到牠們也是動物,這是很自然很輕鬆的過程,老師不用煩惱。

  近年多人埋怨香港年輕人缺乏家國情懷,少了一份「中國心」,追本溯源可詬病於近二十年香港的中文教育走錯了路。港英年代中文科叫「國文科」,任教的多是國學根底深厚的文人,他們多是四九年前後南來的學者,詩詞歌賦朗朗上口,從來不會把「母語」當外語般來分析拆解。但現時一些任教「中文」的老師連咬字也不清楚,試問又怎能提升學生對國文的興趣嗎?

  今日香港教育最大的癥結是簡單複雜化,結果大大窒礙了莘莘學子的學習興緻。中文原本是我們的母語,只要教得其法,不要揠苗助長,學生一定學得好。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