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願生育的下一代


2756 期(2017 年 6 月 18 日)
◎ 城市心靈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父親節前幾天,家計會訪問了香港年齡介乎十八至二十七歲的青年人,發現超過百分之十的受訪者,表示即使將來結婚,婚後也不打算生育兒女,其中有接近四成的男士認為,當今社會環境不適合孩子成長,這數字比二零一一年的訪問上升十九個百分點。

  香港的「九十後」青年人拒絕做父母,已成為特區社會的「新常態」,他們有的害怕結婚,有的即使結婚或同居也不想有兒女,部分人選擇飼養寵物,更多的寧願保持單身。當然今天香港樓價已遠遠超出一般人的購買能力,即使勉強靠父蔭買到的也是住不到一家幾口的「納米樓」。以前年輕人大學畢業後追求的「四仔」(屋仔、老公/老婆仔、車仔、BB仔)自香港回歸後已成絕響。

  回顧後香港的城市發展及住屋環境迅速「劣質化」,令原本正常的家庭生活及悠閒生活變得不可能。九七前後,香港政府開發的新市鎮(如將軍澳、天水圍、東涌⋯⋯)規畫離奇,一幢幢高聳入雲的巨廈排列緊密,但完全缺乏公共空間供居民享用,亦缺少街鋪、墟市、山徑及步道等連接,形成「睡房社區」(bedroom community)效應,即居民白日跨區上班,晚間回家睡覺,生活變得單調乏味,甚或沒有人性。

  一九六二年,民族學家及動物行為學者高爾翰(John B. Calhoun)做了一個家鼠繁殖的實驗,當鼠類的生活環境變得極端擠逼,雄鼠漸次失去保護領域的戰鬥力,失去求偶的能力,也失去生育的興致和本事,有的變成同性戀,有的變成乖乖的呆着不動,不愛惹事生非的「宅鼠」;而雌鼠也失去懷孕能力,行為變得強悍和具攻擊性,到最後整個鼠羣陷於瓦解。

  今日香港的下一代,也會走上這條不歸路嗎?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雲彩見證】

【信仰通識】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智慧男本】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