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有法 (5) 習慣是養成的!


2666 期(2015 年 9 月 27 日)
◎ 親密關係 ◎ 李樊道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大叫大嚷—

  「孩子這麼大了,來參加兒童詩班吧!」剛巧姊妹帶着孩子經過,便多口問一下。「快七歲了,但不能唱歌,因喉管生繭影響聲帶,到適齡才可以做手術。醫生說是長期習慣大叫,日子久就生繭了。」我馬上想到如果改善說話的習慣,到時或可不需做手術了。

  便向姊妹提議:開始留意孩子說話的習慣,當小聲說話或斯文對答時,馬上稱讚:「你這樣的聲音真好聽,媽媽喜歡。」然後來個 give me five的贊同手勢。

  發脾氣叫嚷時,立即指出:「對不起,你太大聲,我耳邊只聽轟隆轟隆的,根本聽不到說甚麼」;「請斯文輕聲,再說一次,我試試是否可以聽清楚你說甚麼」;孩子每哭鬧便告知要停止哭,然後慢慢說如:「你乖不哭了,你想我如何做」,若孩子的提議你接納,事情就解決了;若孩子的提議不合理,可反問「你為甚麼要這樣做,如果別人這樣對你,你接受嗎?」

  在過程中,你要沈住氣,引導孩子先按你的要求做,這時孩子的情緒已緩和下來;可能也忘記起初為甚麼哭鬧,或心情已起變化,發展下去便不一樣了。

  執拾房間—

  家居擺設,因人而異,家訪時可叫人大開眼界!有些人將屋子整理得像示範單位;一家三口的東西都是整整齊齊的!有些一打開門便嚇了一跳,在書枱上,床上、地下,佈滿了衣服、飾物、書本、筆記等;竟沒有可行的地方!甚至在床邊找到發霉的乾麫碎、零食袋!住的人已不以為意,有自知之明的從不邀請人到家坐,以免給朋友留下壞印象!

  為甚麼有如此大分別?說穿了是好習慣和壞習慣的分別。在共同生活的空間,不能用「這是我的房間,我的私隱,亂不關你事」等藉口來推卸整理的責任。父母要幫孩子建立好習慣,先與他約法三章,並嚴格執行。慢慢養成習慣:

  無論誰入別人房間都要有禮貌敲門。

  指定每月一次的「愛房間日」、各人必須執拾。預早三天將通知便條放在房間當眼處。

  凡書本、用具、心頭寵物等都要自理,放固定位置。

  「愛房間日」翌日,有人清潔。收拾亂放的,集合指定地方待領,限期兩天,及後便沒收或扔掉。

  不要讓人發現小公主小王子原來都是表面的!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一起走過從前】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行動】

【爸爸劉言】

【牧心世情】

【經典看人生】

【親密關係】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