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在香港設立的燈台
第 2578 期(2014 年 1 月 19 日)
◎ 香港教會巡禮 ◎ 巫玉揆
上帝設立教會,也引導教會的發展,而一間教會發展的重點,是在不同地區設立堂會,牧養在該地區的信徒。香港信義會是由內地南來的教牧組成,隨後在香港不同地區設立堂會,若不是上帝的引導和眷佑,很難發展到今日的地步。所以,我們一路回望堂會的發展歷史時,其實也在數算上帝怎樣從一九五四年一直引導我們至今。就歷史而言,上帝的帶領有以下三個階段。
始創時期的發展(五、六十年代)
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一日,前中華信義會同工及信義神學院師生自湖北灄口抵港,該院師生及各差會宣教師開始在調景嶺、大埔墟、沙田銅鑼灣等地展開佈道工作。一九五零年五月二十六日銅鑼灣教會(活靈堂)假道風山舉行第一次洗禮,成為香港信義會第一間堂會。國語聯合禮拜堂(真理堂)於一九五零年元旦開始聚會,成為第一間在九龍開設的堂會;馬鞍山堂則於一九五二年六月二十二日舉行奉獻禮,是第一所自建的禮拜堂。
一九五四年二月二十七日,15間堂代表,包括元朗、沙田銅鑼灣、九龍仔、喜靈洲、荃灣、沙田、加連威老道、馬鞍山、李鄭屋村、鑽石山、石塘咀、筲箕灣、北角、大埔墟、九龍城;以及機構和差會同工共64人在道風山舉行第一屆總議會,通過組織章程並選出彭福牧師為首任監督。這時,信徒有2,203人。
六十年代伊始,香港人口急增,堂會的發展十分迅速,轉眼間已增至30間,教友人數亦增至11,123人。一九六八年,本會感到最遺憾的事情,就是有部分堂會因為按立牧師的問題而退出本會,使到堂會的數目由45間減至35間,教友人數由12,748人減至10,252人。
這段時期,除了受洗人數迅速增長,就是設立了3間中學,21所小學及幼稚園;及幾所座堂式的禮拜堂,包括馬鞍山堂、真理堂、活靈堂、尊聖堂、天恩堂、鑽石堂(舊址)。此外,熟識本會歷史的人都知道,本會可說是一間難民教會,對南遷香港的難民之恩情,是不可磨滅的。筆者十分記得,本會於始創時期,確實提供了不少難民服務,例如開設縫紉班、識字班;並派發衣物、毛氈、奶粉、午餐肉等物資,那時,我還年少,對於衣著不甚講究,奶粉亦不是我所好,但有午餐肉作餸菜,卻是回味無窮,現今回想起來,本會這些服務工作,對我信主肯定起了一些催生作用。
差會整合時期的發展(七、八十年代)
這個時期,本會仍在美國差會支持下,繼續發展堂會,以及建立起不少社會服務事工,這些堂會大多數是在學校及服務機構設立的,例如在沙田青少年中心建立沐恩堂;真理堂在馬鞍山信義小學建立馬鞍山真理堂;救恩堂在秦石青少年中心建立佈道所;天恩和馬氏堂在幼稚園內建立的頌主和基恩堂。此時,適值香港興起植堂的熱潮,於是主恩和鴻恩堂植有永恩和頌恩堂;生命和鑽石兩堂植了錦上和長沙灣堂。
本會與挪威、芬蘭差會亦簽署合作協議,屬於挪威差會背景加入的堂會有平安堂、榮真堂、中心堂、聖愛堂、蒙恩堂、聖善堂、葵恩堂;在芬蘭差會背景加入的有元光堂、靈暉堂、靈安堂、彩園堂、靈工堂、靈匠堂、靈風堂等七間堂會。按一九八九年的統計,本會堂會的數目又迅速地增至53間,教友人數雖然增長了12.45%,但二十年間仍徘徊於11,529人左右,可說是停滯不前。
筆者將兩個時期比較,堂會數目增長了51.42%,教友只增長12.45%,為何差距如此巨大呢?究其原因,除有不少堂會重整名冊,將一些有名無實的教友剔除。但最重要的,是本會於一九七零年十月二日與美國差會簽署「十年自養計畫」。除採取人事凍結之外,亦實施轉業辦法,有眷屬的同工可一次領取轉業金一萬八千元。這項計畫,雖然在八零年之前大部分堂會已經達標,其中仍有一些結束,甚至有教牧需要轉業金。此外,53間堂會之中,最少有25間主日崇拜只得三、五十人聚會,比率達47%。這些堂會之中,部分更到了一潭死水的地步,此時若不是芬蘭、挪威差會將事工整合,使其建立的堂會陸續加入,恐怕本會教友人數將大為倒退。
強化堂會時期的發展(九十年代至今)
據一九九零年的統計,本會堂會數目由53間再增至56間,教友人數跌至11,310人,比率輕微跌了1.89%。最哀傷的是,主日崇拜的總人數更低至3,377人。本會為了力挽狂瀾,也為了適應九七時代的轉變及教會的長遠發展,因而成立「九十年代宣教策略小組」,制定了一項重要政策,就是不以植堂及建立新堂會為主幹,而是要將弱小的堂會強化起來。從此本會便進入一個勵精圖治,以及自力更新的時代,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耕耘,結果得出美好成績。
九十年代結束,本會堂會再增至57間,教友人數回升至12,372人。然而,最令人驚喜的,主日崇拜的聚會人數升至歷史新高,平均每次4,998人,較一九八九年3,377人,十年間增長48%,這個增幅雖然微不足道,卻打破了二十年來差會整合時期的悶局。
二零一二年底,堂會數目減至50間,但令本會最值得高興的,就是主日崇拜平均人數再創新高,達到6,676人,較十三年前又升了33.57%。此外,教友人數又打破了三、四十年來難以逾越12,000人之關口,高達17,703人,可見九十年代強化堂會的策略走對了路,收穫甚豐,並將少於50人崇拜之堂會減至5間,結果令我們雀躍萬分,也使本會可以成為香港的燈台。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聯會新會堂巡禮】
【城市心靈】
【如此我信】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職場跟耶穌】
【譯經隨筆】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