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被名相所愚弄


2365 期(2009 年 12 月 20 日)
◎ 息息相關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中學教育語言修訂方案明年推行,1998年以來的英文中學名單出現轉變。昨日出版的新一輯《中學概覽》顯示,十一所英中因未能取錄所需的優秀學生,被迫『降呢』做中中??但同時有十八間中中全級達標『升呢』躋身英中行列。扣除已轉為直資的英中,官立和津貼英中數目回升至一百一十一間。」

《蘋果日報》15·12·2009

  

  在所謂教學語言政策「微調」的愚弄下,終有十八所原本以中文授課的中學轉為英語授課,另有十一所原本所謂「英文中學」因所收的中一學生「未達標」,要改為用中文授課。當然是有人快活有人愁了。但身為教育工作者,原本的天職是春風化雨、傳道解惑,在這名相轉折關頭是考驗其理念和執著的最佳時刻。

  一所真正愛學生如子弟、明白教育真義的學校,不會被所謂「英中」「中中」這些名相幌子所蒙蔽;學校關心的從不是自己的聲譽名氣,而是學生的福祉—他們所得到最好和最適切的教育,以致能發展潛質、活出個性、達己達人。明知近十幾二十年香港新一代的英語水平急劇下降,不一定是他們的錯,而是整個語言環境急速的「非英語化」—政治上攀龍附鳳,大力推行「國情教育」;文化上排山倒海的「廣東話化」,電視台設「麗音」雙語頻道,連看迪士尼的卡通片電影也請來陳奕迅陳慧琳來配上粵語,以至歐西流行曲差不多絕跡於大眾傳媒,試問新一代莘莘又怎會不急劇下降?如此勉強用英語授課,只會適得其反的令他們上不能課投入,影響教學效果。

  真正明白學生處境和條件的師長們,不會因為剛接受了一批所謂「達標」可以用英語授課的學生而沾沾自喜,以為「執到寶」的可以「升呢」英中而吐氣揚眉。想想這些學生不錯學業成績比較好,掌握英語的能力稍高,但他們是幾經艱苦操練出來的產品。給他們休養生息的機會罷。讓他們用熟悉的母語來上課,輔以最好的英文科,這才發揮最佳的教與學效能。揠苗助長的強迫這些學生轉用英文上課,這絕對不是「以學生為本」。

  至於原本是「英中」而轉為「中中」的學校也不要氣餒。俾斯麥將軍有句名言:人不能操控浪濤,但可以順應它而掌舵。只要堅持教育理想,教學語言只是器皿,用中文用英文都可以,所盛載的內涵才最重要。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文林】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日光在心】

【三人行】

【問道】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窩貼家庭】